农业

“河南酒头”熊玉亮受聘上合平台智库顾问 打造中国酒文化国家级名片

近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千商大会组委办主任熊玉亮赴渝,参访落子重庆的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并受聘担任平台智库专业顾问。

当业界还在热议号称“河南酒头”的熊玉亮卸任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之后,他当年提出“豫酒抱团打天下”实现豫酒“豫满中国”的“鸿鹄之志”是否会成为熊玉亮从业24年的遗憾;他创办的“中国千商大会”、“中国老酒大会”是否延续举办;他是否就此退隐江湖。而此时,熊玉亮已低调赴渝受聘担任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智库专业顾问,据了解,其首要工作是牵头筹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国际酒文化交流中心。

“建好中国名酒高能级、高层级国际传播平台,助力加快中国酒业企业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国名酒组织化、矩阵式出海,推出中国酒文化国家级名片,让中国酒业的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国际消费者”已成为熊玉亮新的身份和使命。当年的“最牛会长”、“河南酒头”实现华丽转身,扛起了中国酒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传播弘扬“上海精神”,让每一瓶中国名酒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的大旗。

图片说明:上合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总干事胡开强为熊玉亮颁发聘书

“河南酒头”是对他最好的赞誉

2024年3月,“中国酒业30年功勋人物”榜发布,熊玉亮赫然在列。应该说,这个荣誉是对他和他的团队的最高赞誉和奖赏,河南酒业近30年的沧海剧变,从低迷走向振兴,熊玉亮从摇旗呐喊到集体出征,从“我们一起喝豫酒”到政府支持,协会推动,企业唱戏,群众参与,振兴豫酒的大旗始终飘扬在中原大地上,他是当得起一声“河南酒头”的名号。

熊玉亮的职业生命可是和豫酒紧紧相连。1999年,熊玉亮调入河南省酿酒工业协会(现河南省酒业协会),而豫酒的命运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发生转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在中国白酒历史上一度风光无两的豫酒,同样经历了与大多数省份酒业兴盛、衰落、重整的过程,一度突破产量60万吨,位居全国第四的豫酒产业,在接踵而至的中国白酒“黄金十年”的黄金时期却因各种因素影响出现断崖式下沉。时代大潮裹挟而下,不进则退是市场残酷的法则,从业界翘楚到行业尾哥,巨大落差刺激着每个豫酒业者的神经。

2004年,同处国家名酒阵营的“豫酒一哥”宋河,其销售收入是4亿左右,与当时的洋河酒业相当。但当时间来到2018年时,洋河销售收入已超240亿元,而宋河仅仅过10亿的门槛。当处在第一阵营的名酒企业在全面布局、开疆拓土时,豫酒却在不断沉沦。本地人不喝本地酒,经销商不卖本地酒,本土失守更遑论向外拓展,豫酒企业陷入低谷,品牌力越来越差,有的甚至面临倒闭。

“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酒商是全国最会卖酒的”这是全国酒商的共识,这也是诸多一线品牌哪怕内卷到血腥的程度,固守河南,领跑全国也是许多厂商的不二选择。

“成功输赢不在起点,而是转折点。”2002年,河南省酒业协会第一次提出豫酒振兴的倡议,2006年9月,河南省酒业协会组织豫酒名优企业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首次打出“豫满中国”的字号。自此,“豫满中国”成为豫酒的代名词,也成为河南省酒业协会的代名词,熊玉亮与他的团队通过多年的坚守与努力,让豫酒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行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豫酒的发展及所遇困境获得时任河南省长陈润儿的高度关注,省政府安排相关部门专题调研,为豫酒转型升级指明方向。2017年,河南白酒业被列入河南省十二个转型升级发展产业之一,从2017年到2022年的5年间,河南省先后出台了《河南省酒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河南省白酒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1-2023)》和《河南省酒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等文件,政府支持力度为全国之最。

2017年之后,“灯下黑”的豫酒行业发展有了明显起色。在豫酒振兴的大旗下,豫酒企业品质和品牌价值实现了双提升,一批高端产品在省内站住了脚,部分产品发展迅猛。熊玉亮带领全行业为豫酒振兴设计了2.0版本,为未来三年的豫酒发展描绘出了这样一幅蓝图:到2025年,各大酒企营收指标,仰韶酒业力争突破100亿元,赊店老酒力争实现50亿元,洛阳杜康力争实现40亿元,宝丰酒业力争实现26亿元,河南五谷春酒业力争实现15亿元,河南皇沟酒业力争实现12亿元;2023年、2024年,省产白酒销售规模分别达到150亿元、200亿元;到2025年,省产白酒销售规模达到260亿元,省内市场份额力争突破50%,税收力争突破35亿元。

豫酒振兴、豫满中国依然任重道远,而河南省酒业协会及掌门人熊玉亮用24年的坚守与努力,让中原大地的美酒重新起航,弥漫芳香,驰名华夏。“河南酒头”这一名号是对熊玉亮24年不懈努力的最大褒奖。

弘扬中国酒文化受聘国际经贸组织专业顾问

2024年5月22日,有媒体发布的“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千商大会组委办主任熊玉亮到访平台”的新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行业太大关注。普遍认为当时还是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的熊玉亮一次简单的访问。但对他而言,这是一次对行业重新认识,对产业发展,对传统思路的一次“心灵净化”之旅。奈何在24年豫酒振兴之路上披荆斩棘,“豫满中国”的夙愿也会因为“到点退休”而“任人评说”。

殊不知,就是这次对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的访问之旅,开启了职业人生新起点。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重庆国际中心总部,平台总干事胡开强亲切接见并详细介绍平台功能,随后,平台副秘书长张光福、国际酒业文旅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郑孝平与熊玉亮进行了座谈交流。经平台国际酒业文旅服务工作委员会推荐,平台报经有关单位同意,结合熊玉亮在中国酒类行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决定聘任熊玉亮为平台智库专业顾问,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国际经贸组织对他专业能力的肯定,激发了原本打算卸任之后在家回顾人生,带带孙子,做“研究孙”,享受天伦之乐的熊玉亮,他看到了包括豫酒在内的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的康庄大道,看到了中国名酒融入国际社会的最佳路径,也看到了中国白酒与国际社会翩翩起舞的最佳舞台。熊玉亮瞬间觉得全身又充满了活力,平台激发了他投身其中,在更高能级、更高层级的国际组织中赓续初心,弘扬中国酒文化的雄心壮志。

扛起“打造中国酒文化国家级名片”大旗。

熊玉亮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智库专业顾问,他将在平台国际酒业文旅工作委员会和国际酒文化交流中心担任要职,这表明熊玉亮已经承担起新的使命和任务。

据了解,“打造中国酒文化国家级名片”是“关于筹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国际酒文化交流中心的批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批复中显示:平台积极落实上合组织国家历次元首理事会决议和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人类文明互鉴互赏”,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酒业文旅服务工作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专注于酒类的产业组织机构,筹备成立上合经贸平台国际酒文化交流中心符合上合经贸平台“构建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的上合新生态”核心任务要求,且与国际化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打造中国酒文化国家级名片和推动中国名酒组织化、矩阵式出海,加快企业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进程,构建“酒业+文旅”、“酒+数字贸易”、酒+国际产区国际协同创新生态,共建国际酒业经济共同体,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促进文明互鉴,文旅互促、人心相通、美美与共。

图片说明:熊玉亮一行和平台负责人交流

据国际酒业文旅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郑孝平介绍,筹办国际酒文化交流中心是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合精神,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行业自觉,是立足于国际酒文化交流与合作。

交流中心将搭建上合(中国)名酒会客厅,旨在让酒业品牌文化成为展示国风、国潮、国际范的重要元素;让酒业的文化根脉焕发出时代化发展的光彩;让传统文化及东方美学与现代工业、科技力量和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创造性转化出来的酒业新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播;推动中国酒文化与国际酒文化融合互鉴,建成国际酒业生态融合创新并快速实践的功能性平台。

交流中心将在上合经贸平台的框架体系下,接受平台的监督管理,发挥独特的国际组织作用,融合酒类行业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推动构建以中国酒类头部企业为引领的上合国家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力求打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壁垒,为酒类产业生产力全球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交流中心将在平台总干事胡开强、商务部原二级巡视员、平台酒文旅理事长陈平的共同推动下开展中国酒文化的对外交流工作,建好产业、贸易、人文通道,助力中国酒类企业实现横向贯通,纵向联通,产业互通,人心相通的产业协同生态,助力致力于高质量品牌化发展的中国酒企实现在上合国家的深度布局。熊玉亮作为平台智库专家,将和大家一起扛起“打造中国酒文化国家级名片”大旗。

让每一瓶中国名酒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熊玉亮表示,受聘国际平台专业顾问和参与国际酒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对我来讲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平台的创新模式、特殊的组织结构以及构建国际产业协同生态的定位是颠覆传统认知的领域,我将在包含中国行业同仁的帮助支持下,积极加强与上合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和其他经济体国家相关机构的联络和对接,做好中国酒文化的国际传播,提高传播能级和声量,让中国名酒品牌与各国品牌“双向奔赴”,推动中国白酒与各国各酒种的标准互认,为推动酒业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奠定基础。

最后,熊玉亮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要让每一瓶中国品牌名酒成为在国际舞台上见证友好、缔结情谊、促进交流的酒文化大使。每一瓶酒都是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我将和平台一道竭力为共建国际酒业经济共同体奉献自己。

(杨帆 资料来源:酒旅头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