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华时事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正文

一根扁担挑出“中国童装名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18-09-10 07:45:49
导读: 一根扁担挑出中国童装名镇——中国小城镇建设的织里样本(上)作为盼盼龙品牌童装的创始人,姚志霄在浙江织里经营童装已有20多年。2004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造访织里镇第一届童装博览会时,曾
        一根扁担挑出“中国童装名镇”

——中国小城镇建设的“织里样本”(上)

作为盼盼龙品牌童装的创始人,姚志霄在浙江织里经营童装已有20多年。2004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造访织里镇第一届童装博览会时,曾走近她的展位,有过一番细致的询问。

“你们是自己的品牌吗?”

“是自己的品牌。”

“你这个品牌叫什么名字?”

“叫盼盼龙。”

“盼盼龙这个名字起得好,你的产品销往哪里?”

“我们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专注于8岁到16岁女孩的服饰”……

这一幕,恰好被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童装分中心原主任王英抓拍下来。这张习近平与姚志霄亲切交谈的照片陈列在织里镇中国童装博物馆里,常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

14年过去,姚志霄对那一幕仍记忆犹新。而如今的织里,也已成为名扬四海的“中国童装名镇”。

2017年,织里的童装产量达13亿件,销售近500亿元,其份额占据中国童装市场的50%。到去年,织里连续4年入围全国百强镇,目前45万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高达35万。织里的面貌变迁成为改革开放40年城市小镇发展的生动样本。

“一个扁担两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

据湖州市吴兴区委书记吴智勇介绍,改革开放40年,织里涌现出一批像姚志霄一样的童装生产经营者,他们是织里服装产业求新求变的亲历者,也是织里城市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织里座落于太湖南岸,是隶属于湖州市吴兴区的一座浙北小镇。历史上,织里因织造业得名,史料中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但在改革开放前,织里的织造业一度萎缩凋零。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织里还只是太湖边的一个小集镇,“占地面积0.58平方公里,只有一条老街、一个村子。”吴智勇说,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没有临近超大城市的区位优势。由于人口膨胀、人均耕地短缺和农业生产的连年萎缩,织里成为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穷乡僻壤”。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穷则思变的织里人开始尝试重新操持织造手艺,利用纺织、刺绣、缝纫等老手艺,生产床罩、枕套等织品。“晚上纺织白天卖,老婆纺织老公卖,赚取利润养家糊口”。

“一根扁担两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织里童装(绣花)第一人——原轧村中学教师吴小章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他回忆,当时他冒着风险与妻子晚上一起缝制绣花枕套,然后白天偷偷到十里八村去兜售。

很快,夜产日销的家庭作坊模式蔓延开来,到上世纪80年代初,经营户达数千户,并逐渐从生产床罩、枕套进入到盈利能力更强的童装产业,销售踪迹遍及大江南北。

1992年,湖州市政府批准成立织里经济开放区,给予其范围广泛的发展自主权,把包括土地、规划等诸多市级审批权限下放给织里镇。1995年,织里镇被批准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管理的权限。

吴智勇说,这两项重大改革,让织里人看到了发展契机,许多走南闯北的织里人纷纷回乡发展,织里童装的家庭型生产加工户明显增多,形成了“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的态势,织里童装迎来集聚爆发期。

1997年,织里建立“中国织里童装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当年,织里的童装产量达5000万件(套),产值12.56亿元;2001年,产量突破1亿件(套),产值25亿元。“织里童装”区域品牌开始在全国童装市场叫响。

2002年,织里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童装名镇”。

从“经营市场”向“经营城市”转型

目前,织里工商注册经济体3.6万余个,其中童装类生产、经营及电子商务企业两万余家。吴智勇说,作为一个镇,这么大体量,如果没有规划,就是一个乱哄哄的“大工厂”。

这几年,织里逐步从“经营市场、经营产业”向“经营城市”转变。按照“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商贸进街区”的规划,先后投入30亿元建设童装产业园一期、二期和砂洗园区,推动童装和上下游企业入园集聚、上规升级,把童装生产端疏导到周边园区。

以大拆迁、大建设推动老镇区有机更新,对3800户城中村旧城区进行拆迁,3000亩旧厂房“退二进三”,拆出的空地主要用于“学校、医院、文体、公园”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同时,织里开出治理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垃圾分类等十大“药方”,推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547名镇机关干部全面下沉到938条路段当“路长”,“遍地是黄金,遍地是垃圾”的织里彻底摘掉了“脏乱差”帽子。

吴智勇说,值得欣喜的是,织里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织里发展的新引擎。童装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有技术、有资金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成为新一轮创业主力军,开始向品牌化和“微笑曲线”两端发展。

2013年,织里投资2000万元打造全国首家童装设计中心。中心入驻优秀设计团队20家,平台常驻设计师240人左右。织里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打造阿里巴巴-织里产业带,成为中国首家入驻阿里巴巴产业集群平台的产业带,“网络童装市场”逐步形成。仅2017年,织里童装实现线上销售额70亿元。

新织里人融入城市“唱主角”

走在织里人气最旺的富民路上,这条纵贯镇区中心的大街,店铺林立,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这里购物、聚餐、唱歌、看电影,享受着都市生活。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加大力度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城市标准的基础设施与公共资源,让织里越来越成为宜业宜居的新型小城市。

据织里镇党委书记宁云介绍,目前织里镇有三级乙等医院1家,学校25所,5家大型商贸综合体,3家电影院,16家金融机构,还有一批诸如文体中心、青少年宫等在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为做好新居民服务,织里发挥政府和各类商会、社会组织作用,完善新居民同城待遇,让更多在织里创新创业的人才留下来。

2011年,织里镇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农合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参合人员门诊和住院跨省异地联网结算,惠及上万人。

在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等方面,织里通过积分制、发放教育券等方式,让更多外来务工子女就地入学。织里开展“宿舍革命”,鼓励引导企业为员工宿舍配备中央空调、无线网、淋浴房,暑假为务工人员子女筹备“小候鸟”照顾班,定期组织夏日送清凉、为员工办生日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这两年织里变化特别大。就业机会更多,城市环境也变干净了,还有新医院和好学校,在织里生活很好。”来自江苏宿迁的“新织里人”曹翠志已经买了房,现在一家人都搬到织里定居。

“长三角一些地区的人口是净流出,但我们这儿是净流入。”织里镇党委副书记汤雪东自豪地说,目前织里镇新开盘的楼盘中约70%的房源为新居民购买,“他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成为融入织里城市发展的主角。”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见习记者 陈卓琼 吴蕴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华焦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9863号-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