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建议,探索“2.5天小长假”需循序渐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河北省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其中“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休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施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的政策措施,舆论热议纷纷,力挺之声不绝。
不只是河北,近年来,江西、重庆、甘肃等地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休假模式。那么,各地的落实情况如何?备受关注的“2.5天小长假”时代是否能够到来?
资料图:国庆长假,民众出游。 泱波 摄
梳理:多地鼓励2.5天休假模式
实际上,“2.5天小长假”的提法并不新奇。
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直接谈及优化调整休假安排,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这也是“2.5天小长假”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随后的这几年来,江西、重庆、浙江、广东、甘肃、辽宁、安徽、陕西、福建、湖北等10余个省市也陆续出台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新的休假模式。
此次河北的《方案》发布后,“河北有望迎来2.5天小长假”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讨论量破1.1亿。大部分网友发表评论表示支持,“提高工作效率,探索4+3工作制,河北加油”,并期待自己所在的省市也早日探索该政策。但也有网友提出:“不奢求每周休两天半,能不能先把带薪休假和双休日落实好?”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再次提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假和弹性休息。”而河北此次《方案》的公布,正式开启“2.5天小长假”的落地。这项举措,由河北省人社厅负责牵头。据该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正在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落地方案。
落地:细则虽有不同但多难落实
“2.5天小长假”的好处不言而喻。对劳动者而言,假期多了,这是直接且普惠的福利。而在宏观上看,增加休假时间,对于促进休闲经济、旅游业以及服务业等发展都是利好。
然而,回顾“2.5天小长假”发展历程,即便周五下午加周末的休假模式从顶层设计走进许多地方的官方文件,但就现实而言,这项政策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同时,多地已出台的休假文件主要将2.5天小长假模式与夏季作息相结合,且多以“鼓励”和“有条件”作为休假的前提,实施范围、时间跨度等各有不同。
笔者梳理已出台弹性作息制度的地区和部门发现,山西省晋中市、江西省吉安市、陕西省靖边县、贵州省黔南州、江西省上饶市等多地开始试水“2.5天小长假”。在具体方式方面,或实行周五下午弹性作息制度,或将周五下午休息时间计入带薪年休假时间,或由各单位自行安排每周五下午的轮流休假。然而笔者发现,这些政策并不具备强制性,多地目前仍然停留在文件层面。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而言,多休息半天要考虑对公众服务能否不打折、不缩短服务时间。”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利平说,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出于提高人力投入与产出比的目的,有的双休日尚且不能落实,谈何每周再增加半天的假期。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燕晓飞看来,不能直接把原来周五下午的工作时间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若推行“2.5天小长假”,周五下午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往哪里挪也成了问题,如果要休假,周一至周四就要每天工作9个小时,但这明显违反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这也是“2.5天小长假”只能“看起来很美”、落实起来很难的原因之一。
建议:要紧的是先把既有假期落实
如何让“2.5天小长假”从纸面落实到执行层面?
燕晓飞教授认为,得加大统筹力度、循序渐进。她以上世纪6天工作制到目前5天工作制的转换为例,这从前期的小范围试点到成熟时国家统一规定,再到写入法律,前后用了数年时间才完成。推行“2.5天小长假”,也要逐步推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等条件成熟时,再由国家统一推出实施细则来加快政策落实。
也恰恰因为如此,相较于点赞“2.5天小长假”,更多人关注的是既有的假期安排能否保质保量落地。
燕晓飞认为,当下真正的痛点在于,受法律保护的公休假日尚未得到全面保障,大家的基本休息诉求尚未得到满足,不如狠抓落实已有制度,让公众利益得到确实保障。如自2008年起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了具体的休假天数,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但这一制度在不少地方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沦为纸上福利。
对于“2.5天小长假”,燕晓飞说,要分析其三大关键词,“‘鼓励'而非统一、‘夏季'而非全年、‘有条件'的单位而不是全部,也说明目前这项政策惠及的群体和人数是相对有限的,要理性对待,不能操之过急。”
王珮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