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华时事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赵光义历史八辩

   来源:网络   日期:2022-11-28 08:56:26
导读:李俊平,194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逻辑大学毕业(函授)。1965年12月,由无为县人委办公室主任沙方和县直党委书记王夕文动员入伍,经空军二航校、七航校和空军第一技术学校培训,历任武汉空军十三师三十八...

李俊平,194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逻辑大学毕业(函授)。1965年12月,由无为县人委办公室主任沙方和县直党委书记王夕文动员入伍,经空军二航校、七航校和空军第一技术学校培训,历任武汉空军十三师三十八团机械员、机械师(二等专机专为武汉大军区司令曾思玉、政委刘丰服务),因受林彪九一三事件牵连,改任十三师航空理论教员(副营级)7年,武汉空军军区党报通讯员。1978年10月转业,任无为县政府办公室机要外事兼文教卫秘书四年。负责全县1.3万人冤错假案平反、发还私改房屋、850名侨眷审批以及土地征用的政策和文字的审核工作,从无差错。1984年起任县档案局副局长、副馆长17年,档案馆员,省级档案评审员。协助任家雨、刘正田两位局长将档案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档案馆两次荣膺全国先进单位称号。档案目标管理获国家和省一级管理,被省档案局誉为全省一面红旗,载入《安徽大辞典》。2001年起担任主任科员5年,期间被中共巢湖地委聘为《巢湖工作》记者,志苑杂志社驻巢湖记者站副站长,省志苑杂志社社长助理,市场经营部主任。并入芜湖后,任苑杂志社芜湖记者站副站长,无为县历史主化研究会主席。发表国家、省、市级各种学术论文500余篇,7篇文章获一等奖。另有“驾邑”考、“濡须河”考、“二状元祠”考、“黄金塔”考、“渡江第一船”考,将无为历史延伸到公元前574年;并论证无为人口来源于凌家滩,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参加遍书56部,其中《无为名人》,《无为记忆》、《民族英雄戴安澜》、《文物背后的故事》、《古镇泥汊史话》、《辉煌无为》等书任主编和总纂。3次到人民大会堂领奖。2012年获“中国省级采编楷模”称号。两次受到省人事厅和省档案局表彰,提高工资5%待遇。

赵光义历史八辩

李俊平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也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开国皇帝。闻名遐迩的毛泽东“沁园春”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人所共知的中国历代皇帝中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王公、贵胄难以数计,但孜孜成大业于天下,赫赫彪炳于史册,而永垂后世如赵匡胤者,可有几多!然而,正是这位有道明君,却在传位问题上为世人留下一个扑朔迷离的千古离奇悬案。

数千年来,有关赵匡胤猝死与传位之谜,众说纷纭,难以定性。《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宋史》书中由于言简意赅,惜墨如金,令人难以理解,故而稗官野史泛滥。北宋仁宗时期和尚释文莹撰写的《湘山野录》说:“开宝九年十月,一个阴云密布,雪雹骤降的夜晚,宋太祖赵匡胤急召其弟晋王赵光义入寝宫酌酒,宦官、宫妾都不准在旁,酒过三巡,宋太祖赵匡胤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避席,有不胜之状,自有几分得意。喝完酒已是深夜了,赵匡胤见殿前雪厚数尺,便‘引柱斧戳雪’。同时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留宿禁宫。第二天天刚亮,赵匡胤就不明不白地猝然死去。晋王赵光义受遗诏,于灵柩前继帝位。”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是指此事。

有关赵光义弑兄夺位的原因,野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南宋苏州人徐大焯的《烬余录》称,“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觊觎已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赵匡胤大怒,顺手拔起柱边玉斧砍光义,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然后逃回了府中。”此论点被徐州人张壮年中国著名历史作家和江苏镇正高级美术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张颖震编著的《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引用。由于年代远久,宋太祖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的呢,谁也不知其详。

对于《烬余录》这个疑案,也有一些人为赵光义开脱罪责,北宋史学大家司马光的《谏水纪闻》记道:“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惠(皇后封号)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唤而入……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遂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过世时,他弟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没在宫中待过,似乎可以洗去“烛影斧声”的嫌疑了。

由于赵匡胤死因不明,蹊跷离世,传位其弟赵光义又不符合历朝古制,因此,民间流传赵光义“弑兄夺位”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十年前,笔者受无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先进委托,撰写一篇“无为地名考”文章,该文发表后被《无为名人》收录(国家级出版社)。该文中涉及无为军却与赵光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太宗皇帝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天下太平之意。”从而让一个名不经传的无为镇,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富甲一方与临安、寿春、扬州并称全国四大名城。北宋诗人杨杰赞誉无为城南九华楼:“此楼此景他州无,山川形势吞三吴。惟凭诗老写奇胜,纵有画笔难功夫。”两宋年间,无为登甲科进士八十二人,王氏一门七进士,父子二宰相(王之道、王蔺),御史贾易“一贾上殿,群臣失色。”英年早逝状元焦蹈,诗人杨杰,考场盛传:“场中取定三千士,不及濡须十八人”(濡须无为别名)。为了破译赵光义“弑兄夺位”这件千古冤案,笔者经过长期研究、探索、查阅各种资料,广征博蒐,校是非,辨疑难,正误订舛,从浩瀚的史海中寻觅蛛丝马迹,最终悟出赵匡胤属于正常病死并非谋杀。中国有句名言:“史家无曲笔,清者自清”一孔之见,有待专家甄别。

辩一、《宋史》史料丰富,真实可信。《宋史》是正史中篇幅最长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记载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迄宋帝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含北宋、南宋共320的历史。

《宋史》主编为脱脱丞相,是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1314-1356年1月10日),蔑里人氏,享大用。元统三年(1334),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同时编撰《宋史》的还有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启岩、欧阳玄、李好文、王沂和杨瑞等七人任总裁,史官有斡至伦徒,泰不华、杜秉彝、赵普、宋褧、王思诚、干文传、汪泽民、张谨、麦文贵、贡师道、李齐、余阙、刘闻、贾鲁、冯福可、赵中、陈祖仁、王义、余贞、谭造、张者、吴当和危素等23人,这些人都是当时中国顶尖学者,其中绝大多数为汉人。就连编纂《宋史》最末一位危素编辑,曾任元朝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副宰相)、翰林学士。降明后,危素被任命为翰林侍讲,与宋濂同修《元史》。曾帮朱元璋撰写《皇陵碑文》,文章也很得体。后因朱元璋亲自撰写《大明皇陵之碑》,碑高6.87米,1105字,通篇用韵,既是悼念父母的祭文,也是教育下一代的家史,寓意十分深邃。两块皇陵碑文,只能取一,危素碑中文字被抹去,只留朱元璋的碑文。两块皇陵碑,成为凤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令游客流连忘返。《宋史》由总裁和史官30人集体编撰,他们选材料十分严谨,精雕细琢,如有关赵光义杀兄夺位瑕疵,一定会追根溯源,解释清楚。

况且,除官修的当代史外,私家撰写的著作也不少,其中北宋四大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曾为“两皇”鸣冤叫屈。有一次宋徽宗为了验证米芾的真才实学,令他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面作书法表演,在屏风上撰写《周官篇》。米芾立即褫衣解带,拿起御笔,凝神聚力,一气呵成。写完,把笔一扔,大声说:“一洗二王恶体,照耀皇宋万古”(指米芾为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宋太宗赵光义“戕兄夺位”,与史实相悖的历史传闻申洗冤案)。宋徽宗见他书法绝妙,众官喝彩,又听他说吉利话,很高兴,便把自己十分喜爱的一方端砚赏赐给米芾。南宋孝宗时的史学家徐梦苹编撰的《三朝北盟汇编》,这些史学家也没提出“烛影斧声”之传闻。元代学者黄潜,明代学者宋濂、刘俨也都著文力辩赵光义杀死赵匡胤说法之诬。当代史学大家于立文主编,36位专家学者参加编纂的《中国全史》,是建国以来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它是新中国编写的规模最大的历史巨著。历时数载,奔波万里,甄选善本,精心点校,浪里淘金,搜集孤本、残本、手抄本、去伪存真,去芜存精,查遗补漏,钩沉钓遗,终于完成了以通史为主体、以秘史、野史、逸史为羽翼,最真实、最全面、学术价值、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并存的汇编性史学巨著,规模、权威均属国内首创。”该书也只字未涉赵匡胤死因“烛光斧影”疑案。该书的权威信誉度,在国内是无与伦比的。

辩二、受母命“金匮藏嘱”属实。据诸葛山人编译《二十五史》和蔡东潘《宋史演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记载:“建隆二年夏六月(961),杜太后寝疾,宋祖日夕侍奉,不离左右,奈病势日重一日,未几痰喘交作,势且垂危。太后自知不起,乃召集子孙,并枢密使(史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赵普,同至榻前,先语太祖道:‘你身登大宝,已一年有余,可知得国的缘由么?’太祖答道:‘统是祖考及太后余庆,所以得此幸遇。’太后道:‘你错想了!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所以你得至此。你百年后,帝位当先传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国有长君,乃是社稷幸福,你须记着!’太祖泣道:‘敢不遵教!’太后复顾赵普道:‘你随主有年,差不多似家人骨肉,我的遗言,烦你亦留心记着,不得有违!’赵普受命,就于榻前写立誓书,先书太后遗嘱,末后更连带署名,写了臣赵普谨记五字,即收藏金匮中,着妥当宫人掌管。”尧子著《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记载杜太后遗嘱藏于慈宁宫密室金柜之内。根据金玉舟《赵匡胤》(长篇历史小说)记载,“当天杜太后逝世,年六十岁。这年赵匡胤三十五岁。光义二十三岁,匡胤长子赵德昭才九岁(贺氏所生)。”这里有必要要交代一下,赵普从任宰相到罢黜出京经过,才能明白其中奥秘。赵匡胤猝死后,赵光义受遗诏,灵柩前继帝位,关于杜母临终遗嘱是否真实可信,详见《中国全史》829页,该书也赞同杜太后“遗嘱藏匮”之说。宋太祖因“寝疾薨”时,因赵普不在现场,无人晓得“金匮藏嘱”藏在何处之故。杜母遗嘱,乃国家头等机密,当时只有杜母、匡胤、赵普三人知道,赵匡义也不知“遗嘱藏匮”之事,前两人已作古,唯有赵普一人知道此事。

赵普自“金匮之盟”之后,深受赵匡胤器重,官运亨通。自公元964年,居相位达十年之久,朝政独断,权威日重。有人想走他的门路,不时有人给他送礼物来。诸葛山人著《二十五史》(古典名著文库)称:“宋太祖经常到赵普家中去,事先也不派人通知。有一次,吴越王钱俶派个使者送信给赵普,还捎带了十坛‘海产’。赵普把十坛‘海产’放在堂前,还没来得及拆信,正好宋太祖到了。宋太祖笑着说:‘既然是吴越送来的海产,一定不错,把它打开来看看吧!’赵普吩咐仆人,打开坛盖,在场的人一看,都傻了眼,原来坛里放的不是什么海产,而是黄灿灿的瓜子金。”赵匡胤虽然没有当场处罚赵普,俩人关系自此逐渐疏远。

根据史海洋编著《中国宰相传》(中国人物·宰相篇)记载:“有人告发赵普私购官禁的秦、陇大木材,用来扩建府第;赵普的儿子娶了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为妻,违反了宰辅大臣子女不得通婚的禁令;赵普还包庇过受贿和拒不赴任的官吏等等。太祖大怒,决定就此机会分赵普相权,诏令参知政事轮流与赵普知印、押班、奏事。开宝六年(973年)8月,太祖罢黜赵普相位,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大傅、同平章事。”以原副宰相薛居正、沈义伦行宰相事。

自此,赵普已远离权力中心,公元976年10月,赵匡胤崩驾之后,汴京城皇位发生变故,他一概不知。公元977年,宋太宗诏令赵普入朝,改任太子太保,留在京都供职。6年后,赵普被政敌卢多逊(当朝宰相)逼得走投无路时,才如实和盘托出“金匮之盟”真相,得到赵光义赏识,赵普再次入相。“金匮藏嘱”才公布于众。

辩三,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无中生有。赵匡胤确有两位花蕊夫人,第一位是蜀主孟昶的宠妃费氏,孟昶给她取了个绰号“花蕊夫人”,这花蕊夫人生得貌美异常,堪称天下第一绝色。既聪明又有文才,她曾模仿唐朝诗人王建所作《宫词》,自己也作《宫词》一百首,在西蜀被传为绝唱。赵匡胤早有耳闻,苦于“伐蜀无名”,无可奈何。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大举伐蜀,师出有名。蜀将孙遇等人告密,蜀主孟昶约北汉主刘钧起兵反宋,共同夹击宋朝。赵匡胤即派大将王全斌、曹彬分水陆两路征讨巴蜀,仅用六十六天即大获全胜。公元964年11月,蜀主孟昶投降,孟昶被封秦国公。一次赵匡胤设宴,二人大醉,次日孟昶因昨晚饮酒过度,头昏眼花,卧床昏睡,经御医诊治,孟昶病情越发沉重,不几日竟一命呜呼,终年47岁。孟昶因病而亡,被追封为楚王。半月后,赵匡胤下诏册立花蕊夫人为妃,依然赐给花蕊夫人原来的称号。自此赵匡胤心愿以偿,日日与花蕊夫人玩乐饮宴。

一次散朝,匡胤留下赵普、苗训、窦仪等人议事,意欲立花蕊夫人为皇后,遭到宰相赵普反对。在回家路上,赵普速返晋王府,将太祖想立花蕊夫人为皇后之事对光义讲了,请千岁出面劝阻万岁打消此念头。光义道:“卿不必多言,我自有主张。”半月后(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桃花盛开,匡胤在桃花宫设宴赏花,特派太监宣兄弟光义一同饮酒赏花。席间,匡胤让花蕊夫人向光义敬酒,光义却先要花蕊夫人去摘桃花,折一支桃花顶在头上,走出桃林,光义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花蕊夫人咽喉,顿时花蕊夫人气绝身亡,赵匡胤大惊,用发抖的手指着光义喝道:“兄弟,你疯了,这是干什么!”赵光义平静的说:“哥啊,你真糊涂,如此恶毒的妇人,如留她性命,恐怕哥哥的命要丧命于她手,所以臣弟今日就是要除去她的,绝不是误伤。”并命身边一太监,速召太医穆昭嗣进官,穆御医将花蕊夫人因病所开药方呈上,该方是一付毒药,有几味是配金蚕毒所需之药,匡胤打开药单一看,认得那确实是花蕊夫人笔迹。半响,才问服了此毒,何药可解。穆答,无药可解,最后内腑腐烂而亡。为了验证真假,光义请匡胤到花蕊夫人房中搜查,果真毒药全在,尚未配全,否则,后果不堪没想。这年,赵匡胤三十九岁。

赵匡胤的第二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宠妃。公元975年正月,曹彬、潘美等围金陵,十一月城破,南唐后主李煜归降。公元976年正月,南唐后主李煜被解押到京,李煜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软禁于京。李煜的两位能歌善舞的小周后和花蕊夫人,隔三差五被召入宫中献舞,以娱匡胤,明则献舞,其实是侍寝太祖赵匡胤。这年中秋,年过半百(五十岁)的赵匡胤仍扣留小周后和花蕊夫人在宫中赏月,太监忽报晋王光义到了,匡胤忙命请来一同赏月。席间光义发现小周后也在那里,心中不爽,便对匡胤道:“哥哥,你是我们大宋开国皇帝,兄弟十分希望哥哥能作出一番辉煌事业,为我大宋奠定万年基业,功勋超过唐朝的李世民,为后世万代称颂。可是近来京城中却有人说哥哥有点像殷纣王、隋炀帝!”匡胤一听,脸色一变,说道:“哪个胆敢污蔑朕,兄弟你说出来,定把他严惩。”光义道:“这是没用的。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杀一两个人,又怎能掩天下人之口?”

匡胤道:“说朕是殷纣王、隋炀帝,有什么证据?”光义道:“比如说李煜这两个妻妾,哥哥,你把她们留在宫内,求一时之快,可知为此会使你英名尽丧。

匡胤道:“李煜不过是个亡国之君,有什么了不起,值得大惊小怪。”光义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可叹,哥哥这一时不检点,使那过去救张老女儿,千里送赵氏京娘,火烧万花楼,那传颂天下的侠义美名,都要付诸东流了。一旦民心丧失,社稷危矣!”

匡胤听了低头不语。光义又道:“自古以来女人是祸水,纣亡于妲己,吴亡于西施,这例子多得不可胜计,前几年你纳了孟昶的妻子,差一点身蹈危境,如今又留下这两个女子,谁知又会产生什么事来。哥哥啊!你乃顶天立地的奇男子,难道不想当个万古流芳的圣君,却要自毁名节,惹人笑骂百世吗?”

这一席话,直说得匡胤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忽然吼叫道:“兄弟,你别说了!”赵匡胤扭头叫过司礼太监,说道:“备轿,把这二位夫人送回李煜家去!”光义见小周后等随着那太监去了,才对匡胤说:“这样做才真正不愧大丈夫。目前,北有契丹强敌虎视眈眈,北汉时出兵扰我边境,希望哥哥把精力集中到政务上来,创造出前人无有的丰功伟业,传颂千古。”

匡胤被光义说得豪气横生。对光义说:“兄弟,朕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创立大宋,岂甘心自暴自弃,当尽力而为,誓做千古英主。兄弟今日这番金石良言,为兄十分感谢。”

自此,小周后和花蕊夫人再也未来宫中露面,何来光义调戏花蕊夫人之说。至于《烬余录》中还说:“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然后逃回府中。”纯系以讹传讹。按说赵匡胤从士兵、将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一生身经百战,武功绝世,一根盘龙棍打遍天下无敌手。尽管太祖在病中,赵光义也不是太祖的对手。赵光义虽然自幼熟读兵书,博学多才,精通谋略,用人之道并不比太祖逊色。但从未单独领兵打仗,论武功与太宗悬殊太大,光义也心知肚明,绝不会铤而走险。况且在宫中杀人并非易事,一是兵器何来,玉斧仅是宫中装饰品,杀不死人。二是宫中侍卫、太监、宫女颇多,稍有动静,这些人会马上报警捉拿。三是太祖入殓时,身上并无外伤。《烬余录》称光义杀死太祖,简直是天方夜谭。

辩四,匡胤、光义兄弟情谊深厚。公元939年,赵匡胤13岁,弟匡义出生(后改名光义),公元944年,匡胤18岁与妻子贺氏(16岁)结婚。(后晋时期,赵匡胤父亲赵弘殷与贺氏父亲贺景思同朝为官,因志趣相投,遂结为亲家。贺氏为赵匡胤生育三子两女后,三十岁病逝。长子与三子早夭,次子赵德昭成人后被赵光义封为武功郡王)。公元949年赵匡胤23岁,因为父报80军棍之仇,大闹万花楼,后避祸投奔复州防御使王彦超,王不肯收留,礼送出境了。公元951年,郭威称帝,25岁赵匡胤在郭威军中为将,隶属于郭威义子柴荣。公元952年,赵匡胤26岁,在后周柴荣部下任滑州副指挥使。公元953年正月,郭威病重,不久去世,晋王柴荣嗣位,即周世宗。世宗柴荣在征伐北汉高干战役中,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临阵逃走,使柴荣身陷重围,幸得赵匡胤等力战救出,反败为胜。赵匡胤因战功卓著升殿前虞侯,领严州刺史。公元956年,年仅18岁赵匡义,随父赵弘殷、兄赵匡胤出征南唐建功立业,自此赵匡义一直跟随哥哥赵匡胤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由于长期在征战中杀戮,光义无暇顾及家中原配夫人尹氏(生卒不详),尹氏是滁州刺史延勋的女儿,哥哥是保信军节度使崇珂。两人结婚时,宋朝尚未建立。光义当上皇帝后,尹氏已死,后被追封为皇后,谥号淑德。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光义再婚富有传奇色彩,牵线者却是一只喜鹊。

一次后周御前供奉(掌管机要)赵匡义出城打猎,射下一只喜鹊,却跌落到魏王符彦卿的别墅花园中;赵匡义跳墙去拾喜鹊,却被符府两个丫环看见,误认为贼,遂与赵匡义大打出手,赵匡义只躲闪,并不还手,如同戏耍一般弄得两个丫环毫无办法。符三妹见此急忙喝退丫环,互通姓名后,方知是大名鼎鼎的赵匡义,乃当今圣上的结拜兄弟,遂以兄妹相称。赵匡义见符云霞生得眉目如画,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堪称人间绝色,不由暗暗称奇,怦然心动。而符三妹早悉赵家拳法闻名天下,只是无缘见识,今日偶尔相逢,岂肯放过这绝好机遇,遂请赵匡义尽兴演示赵家拳,以饱眼福。赵匡义巴不得在美人面前卖弄拳脚,当即拉开架式,一招一式耍起来,果然龙腾虎跃,气势不凡。符三妹暗想,自己的三个哥哥虽也是闻名的将军,那能有这样的本领,这个赵匡义前途真是不可限量。不一会,赵匡义把一路拳使完,面不红,气不喘,颇有大将风度。符云霞满面含笑称赞道:“赵兄这一趟拳,确是难见的高手,小妹能开此眼界,真是有劳了。”两个丫环看见符、赵两人一副含情脉脉,难舍难分的神态,忽道:“咱家小姐没婆家,如与赵公子配对,真是天作之合。”符三妹羞得满面通红。花园一别,赵匡义立即把打猎艳遇向哥哥赵匡胤说了,并央求哥哥速派媒人向魏王提亲。次日,赵匡胤亲自拜托宰相范质玉成此事。范质夫人与魏王妃是表姐妹,经范夫人撮合,魏王妃答应与魏王商量。当晚,魏王回府,王妃谈及赵匡胤提亲之事,魏王连称“糟了,糟了。”原来今晨宫中贺节,柴世宗当面向魏王为御前亲军副指挥使韩通的儿子韩天禄的提亲。此事非同小可,一方是当今圣上,圣命不可违;一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禁卫亲军都指挥;一个女儿,两家同日提亲,两面都不能得罪。是夜,老夫妻俩碾转难眠。次日晨,魏王妃进宫向二女符贵妃问计,(后汉时,魏国公、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长女符氏许配给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为妻,后汉乾佑二年(公元948年),因李守贞纠兵叛乱,为枢密使郭威领兵剿灭。李守贞夫妻自焚而死,其子李崇训杀妻未果遂杀死年幼的弟妹后也自刎而亡。当郭威兵将冲进李府内宅抢掠杀人时,李家仆佣乱成一团,争相逃命。年仅19岁的符氏,毕竟出身将门,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她端坐内室大厅之中,呼来贴身侍婢侍立左右,并大声怒喝:“我是魏国公符元帅的女儿,父帅和郭元帅是八拜之交的兄弟,你等对我不得无理,任何人不得踏入此厅一步,如胆敢违犯,一会儿我见到郭元帅,必定要重罚,砍掉你们的脑袋!”说毕,粉面含怒,端坐不动。她这种大气凛然、威不可犯的架式,顿时把厅内的将士们镇慑住了。不一会,郭威闻讯赶来,符小姐离座拜见,郭威见她体态端庄,满脸福相,不由惊喜道:“侄女能在白刃交加、兵马混乱之中安然不动、保全自身,真奇女子也。”遂收符小姐为义女接入家中。

郭威好猎,在一次围猎中,符小姐与郭威内侄柴荣双双射中一只野兔,为切磋箭艺,符小姐建议与柴荣各射空中一、二两只领头大雁,弦响箭出,两只头雁应声落地,郭威大悦。自此,柴、符两人心中暗慕。柴荣满腹经纶,文韬武略,聪慧过人,深得郭威夫妻喜爱。为促成柴荣与符小姐早日联姻,郭威择吉日过继柴荣为子,更名郭荣。同时派人去符府为郭荣求亲,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乾佑三年,汉隐帝刘承佑听信馋言,错将朝庭重臣杨邠、史弘肇、王章3家满门抄斩,并株连郭威在汴京小妾张氏,幼子青哥、意哥及大小奴仆60多个尽皆杀,惨绝人寰。郭威闻讯,悲痛欲绝,迫于无奈,举兵起事。起义军一路斩将夺关,势如破竹,汉隐帝御驾亲征兵败后自缢身亡,年仅21岁。公元951年,郭威登基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封郭荣为晋王,符小姐荣升为晋王妃。同年,河东节度使刘崇也称帝,史称北汉。仍沿用乾祐年号,拥有宪州、隆州等12个州的地盘,成为和后周抗衡的一支主要力量。公元954年,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病逝。郭荣嗣位,史称周世宗,符王妃也顺利登上皇后宝座,成为一国之母。

公元955年,符皇后病危,临终前恳求世宗接收二妹为妃,代替她把年幼皇儿柴宗训抚养成人。世宗恩准,数日后册封符二妹为贵妃不久,年仅26岁的符皇后病逝汴梁滋德殿)。经商定由符贵妃向世宗说明情由,恳求世宗下旨赐婚赵匡义或比武招亲,柴世宗认为有失公正,万岁岂能言而无信。为解难题,世宗决定让御妹登彩楼抛绣球自主择婿,赵、韩两家均无异议。9月20日,魏王府张灯结彩,彩楼上高悬“天作之合”彩绸,赵匡义和韩天禄齐到魏王府,施展绝活,表演技能,以待符三小姐择婿。众大臣在宰相范质的率领下一齐到魏王府观礼,秩序井然。不一会,只听司仪太监高唱:“吉时已到,请符小姐速抛绣球。”顿时鼓乐齐鸣。曲罢,彩楼上绣帘徐徐卷起,符小姐立于窗前,只见赵匡义和韩天禄分别立于左右,中间相距一丈有余,她瞄准赵匡义头顶,双手一掷,击个正中。待韩天禄快步来抢,绣球早已落入赵匡义怀中。正当一对新人准备择良辰完婚之际,忽报柴世宗结拜兄弟郑恩岳父陶洪逝世,碍于礼节,婚宴只能推迟到当年腊月十五举行。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佳人年纪轻轻就香消玉陨了,(941-975年)开宝八年逝世,年34岁。符赵联姻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各种史书记载极少。(公元976年10月,宋太祖赵匡胤殒殁,晋王赵光义继承帝位,改天宝9年为兴国元年。大赦天下,封赏群臣,符云霞也被追封为懿德皇后。自此,在我国历史上,一门三皇后的史实再也没有重演过。)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赵匡胤主持匡义大婚之后,兄弟俩亲密无间,几乎是形影不离。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三十九岁病逝前,加封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检校太尉,仍兼殿前都点检。公元960年正月元旦,符太后和幼主升乾元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太后于广德殿赐筵,大宴群臣,正饮间,殿内忽然昏暗,如同夜色将至,大家吃了一惊,一起奔到殿外观看,只见太阳之下,又有一日,黑光摩荡,遂渐上升,最后两日竟然合二为一,顿时地上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良久才渐渐恢复原形,重见光明,光华四射,分外灿烂。忽报,宰相府椽传来八百里加急军事文书,内容是契丹联络北汉,一起侵犯边境,朝廷急派赵匡胤领兵出征。大军行至陈桥驿发生兵变,在谋士苗训、楚昭辅的策划下,几位重要的核心人物纷纷登场,如赵普、张光翰、赵彦徽、张令铎、高德怀、郑恩及赵匡义的导演下,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在这场兵变下,赵匡义起了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赵匡胤即皇位后,大封群臣,有旨命令,赵匡义改名光义,封为晋王,郑恩封为北平王,文武百官都得到升迁。

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国家建立之初,天下四分五裂,为了长治久安,太祖寝食不安。一次太祖问计于赵普:“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这是为何?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有何方法?”赵普曰:“只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杯酒释兵权”的典故由此而生。宋太祖汲取唐末五代藩镇之乱的教训,强化削夺武将兵权后的措施,采取政治联姻和金钱赎买、名誉高官等方法,既缓解帝王与将帅关系,又巩固了帝位,同时也为赵光义日后继位奠定基础。为了提高赵光义威信和权力,加封赵光义为开封府尹。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监理国家日常大小事,军国大事都请他参与预谋决策。太祖一度想建都洛阳,群臣相谏,太祖不听,光义亲自劝说“在德不在险”,太祖改变初衷。光义曾患病,太祖亲自去探望,还亲手为其烧艾草治病,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手足情深,颇令人感动。太祖还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得所至,就连我也比不上。”

辩五,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是巩固宋廷的策略

赵匡胤登基后,后周的一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表面臣服宋朝,一有风吹草动,择机而动,反叛朝廷。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六月,第一个谋反朝廷的是潞州节度使李筠,李筠系太原人,历仕唐、晋、汉、周四朝,特别和周太祖郭威关系密切,所以郭威把他安排在潞州任节度使,以防御北汉。柴荣即位后,北汉主刘崇兴兵南下,李筠坚守数月,确保潞州城无恙。李筠受到柴荣奖赏,加检校太尉,镇守潞州数十年。

听到李筠反叛消息后,宋太祖赵匡胤立即派大将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金斌等领兵平叛,随即御驾亲征,李筠兵败自焚而亡,仅用二个月,凯旋回京。此次战役,赵匡胤大赏群臣,另升赵普为枢密使,御弟赵光义为泰宁军节度使。

当年九月,第二个反叛者是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周太祖郭威外甥),李筠被除,李重进心中骇怕,本欲真心归顺宋廷,奈部将向美、湛敬劝阻,意欲联络南唐,一起出兵反宋。南唐摄于太祖威名,派密使告密,太祖闻而大怒,立即御驾亲征,仅用两个月,逼李重进夫妻自焚而亡。 自此,国内残渣余孽已肃罄。

平定二李叛乱后,公元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正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宋太祖带着弟弟赵光义微服出访赵普家,询问治国方略。赵普道“纵观当前天下形势,唯一劲敌乃是契丹。近数十年来,中原地区群雄竞起,争夺皇位,兵灾不断,民力疲惫。而契丹因地处北方边远之地,建国四十年来,国内稳定,没有战祸蹂躏,五谷丰登,国库充盈,现拥有精锐骑兵五十万,而我大宋,现仅有禁军十九万余人,故此,目前当不宜与契丹争锋。”匡胤道:“那么,我们先取北汉如何?”赵普道:“北汉虽弹丸之地,国力软弱,但地处于我大宋与契丹之间,如果一旦将其攻克,那么,北方契丹侵扰的边患,就要由我们独当。因而,不如暂留北汉,作为缓冲地带,我们就可集中力量图南了。”

匡胤听后,兴奋得两眼放出光彩,朗声笑道:“正合我意,我说先取北汉,只是为了试探下你的态度罢了,既然我们英雄所见略同,那么,先征服南方,就可以定下来了。不过图南应从何处下手呢?”赵普道:“近几十年来,中原地区,连年征战不息,民力已疲,要富国强兵,应先取巴蜀为宜。巴蜀地方,号称天府之国,粮食充盈,自唐末以来,未受战祸波及,十分富饶。而且当前其国主孟昶,昏庸无能,日日沉湎酒色之中,朝政荒废,此正是我伐蜀的良机。故我们以为应以伐蜀为先,取得巴蜀之地,取其粮米以济军需,然后再伐南汉、南唐,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光义听后插嘴道:“赵先生之言甚是,不过,我以为要取巴蜀之前,还应先取荆、楚二地,以切断他与南唐、南汉之间的联络,然后关门打狗,就可稳操胜券了。荆楚二地势小国弱,大约也费不了多大事。”匡胤听了二人意见,不由频频点头,说道:“赵先生和光义说的都对,今后战略方针就按这步骤进行吧。不过,今日所谈,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不得泄露出去,以免敌国探得消息,作出准备,又要节外生枝了。”赵普、光义都点头说牢记。

经过一番军事上的周密准备,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开始“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在匡胤的精心布置下,宋军首先进攻南方中实力最弱的荆南和湖南,结果大捷。这两个割据政权被消灭后,宋军继而又挥师指向后蜀,作为下一步进攻目标。乾德二年(964)宋军向后蜀发起进攻,只用两个月时间就占据了成都,后蜀灭亡。不久,又于开宝三年(970),挥师征讨南汉,第二年正月,宋军直逼广州,南汉虽困兽犹斗,但在宋军强大攻势下伤亡无数,广州遂迅速被占领。随后宋军又平定了岭南,南汉灭亡。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派十万大军进攻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南唐,南唐对宋军的进攻缺乏准备,因而宋军的推进也比较顺利。突破长江天险后迅速包围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经一年左右,金陵被宋军所破,南唐灭亡。

在宋军一连串军事胜利的威逼下,南方剩下的吴越、漳州割据势力,也慑于宋军强大威力,先后降宋。至此,宋朝已经完全统一了南方。开宝九年(976)二月,群臣为庆贺平定南方的巨大胜利,一起上表要给宋太祖加尊号“一统太平”。太祖说:“燕、晋未复,遽可谓一统太平乎。”坚决不同意。是年秋天,宋太祖下令征讨北汉。

正当宋军已经逼进太原城,胜利指日可待之际,宋太祖却于同年10月不幸晏驾,征伐北汉的军事行动暂行停止。

纵观史实,赵匡胤自公元960年34岁称帝,至公元976年50岁病逝,他做了16年皇帝,在诸多武将中,包括结拜的七位兄弟,一生只封两个王,一个是晋王赵光义,另一个是北平王郑恩,后被杀,为赵光义日后当皇帝扫清障碍。况且赵光义任开封府尹长达16年之久(相当储君,位列宰相之上),他一生广结天下英雄豪杰,广纳朝中文武重臣,如楚昭辅和卢多逊,深得人心。仅晋王府幕僚便有60多人,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号“千岁”。他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无人能比,帝位的接班人非他莫属。即使赵匡胤的亲儿子赵德昭,也不能与他相提并论。赵德昭(公元951年-979年),字日新,母孝惠皇后贺氏。乾德二年(964年)任贵州防御使。开宝六年(973年)任兴无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匡胤对自己的两个亲儿子不封王、不委以重任,不培养他做储君,原因有三,一是尊母命传位于赵光义。二是赵匡胤生前有遗言:“我子德昭虽年过二十,无功勋和威望,生性浮躁少智,难以继承大业。”详见尧子著《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451页,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三是为了巩固大宋朝廷,征服北汉,惟有赵匡义是合适人选。

辩六、赵匡胤最大的心病是北汉杨业。

赵匡胤称帝后,雄心勃勃,一心要统一中国,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征南的战役中,他淋漓尽致地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先后吞并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漳州等七国,并让他们俯首称臣,威风八面。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征伐北汉,围困晋阳城时,赵匡胤曾两次遭到杨业的重创,颜面尽失。第一次单珪全军覆没后,刘崇采纳偏将丁贵意见,急调应州建雄军节度使金刀杨业来护驾。金刀杨业,字继业,祖居晋阳,面如重枣,相貌堂堂,使一柄大杆刀,挥动如风,人称“杨无敌”。深有韬略,广有计谋,是当代名将杨衮的儿子,智勇双全。在晋阳城保卫战中,杨业巧借天下大雨,汾河水暴涨,堵住汾水上游,开闸放水,汾河下游两岸驻扎的周军(柴世宗)军营霎时成了一片水乡泽国。柴世宗在张永德、郑恩、高怀德、高怀亮等将领的拼命保护下,转移到安全地带。断后的赵匡胤截住杨业厮拼,不巧赵匡胤战马踏进了一个泥坑,马失前蹄,一下子跌卧在水中。杨业大喝一声,举刀砍来,在这千钧一发时刻,举着刀的杨业忽然感到脸上一凉,眼前只见一道红光,从水中跃起,一下窜出两丈多远,原来是赵匡胤的赤兔马,它是一匹千里良驹,有无比的神力,情急之中,四肢一用力,凌空而起,把水溅了杨业一脸,如闪电一般,从杨业刀下划过。杨亚呆了一下,停止了追击,世宗安然退军返汴京。

公元969年,开宝二年,赵匡胤为报杨业“水淹七军”的一箭之仇,赵匡胤再次征伐北汉,久攻晋阳不下,改用汾水灌城,汾水已涨到接近城头,匡胤便令将士乘小船驶向城边猛攻,步军都军头王廷义立于船头,亲自擂鼓督促士兵前进,杨业在城上看得真切,一箭射去,正中王廷义面门,箭镞直透脑部而死。殿前指挥使都虞侯石汉卿也中流矢落水溺死。匡胤见死伤过多,只好传令收兵。一时也想不出破城办法。

又停了几日,南城墙终于被水冲溃了一个缺口,水直往城内灌去,城中大惊。北汉兵慌忙来堵口,却被宋兵用箭射住,北汉兵无法接近缺口,这时杨业立即命令士兵,捆扎一捆捆的柴草投入水中,草堆浮至缺口处,因水浅而搁住,宋兵放箭不能穿透草堆,北汉兵便又趁机把缺口堵塞住了。

那北汉宰相郭无谓在城内不断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引起刘继元反感,正巧有人告密说,郭无谓与宋军有勾结。刘继元便派兵突然搜查郭无谓住所,查出了宋朝发给他的诏书。刘继元便将郭无谓斩首。自此,北汉无人敢再劝说刘继元投降了。

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晋阳仍未攻下,天气渐渐到了盛夏,宋兵因为常在水边,气候潮湿,很多人患了痢疾。

楚昭辅向匡胤道:“北汉有杨业这样深通兵法的良将,晋阳一时攻打不下,再者我军士兵因暑热而患病者多,望陛下能多体恤士卒,不如暂时班师,以待时机。现在天下僭号称王称帝的,大都已归顺,这晋阳弹丸之地,成不了什么气候。暂时不取,也无伤大局。”匡胤问赵普,赵普也以为然。于是匡胤便下旨班师回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北汉必须归顺朝廷,杨业必须为我所用,已成赵匡胤刻骨铭心的一块心病。

公元976年8月,宋太祖命令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为河东道行营马步军督部署,宣徽北院使潘美为都监,虎捷右厢都指挥使杨光义为都虞侯,骁将郭进为河东祁、代等州行营马步军都临,分兵五路,开始第三次北伐,合攻北汉。不到一月,就杀到太原城下。太祖本欲御驾亲征,又觉近来体力欠佳,不宜策马长途奔走。遂产生思乡念头,于是下旨,九月二十日登龙车驾幸西都洛阳。先到周世宗墓地祭拜,诉说苦衷。又策马夹马营,人去房空,往事如烟,浮想联翩,感慨万分。十月初一回河南巩县拜祭父亲赵弘殷和母亲杜太后陵墓,深表内疚。十月初五返回汴京。不久,赵匡胤背后生了一个大疽,伤口浓血不止,御医久治不愈。不几日工夫,背疽日夜疼痛,把太祖折磨得不成人形。太祖自知大限已到,急传旨速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觐见,交代后事。不一会儿,赵光义来到,太祖伸出瘦得筋骨毕露的手,握住光义的手道:“为兄不行了,前几年母亲去世时,告诫要吸取前朝教训,现传位于你。”光义听后,哭拜于地,说道:“哥哥,不要胡思乱想,安心治病,终究会好起来的。”匡胤摇头说:“不要多讲,为兄还有一件事吩咐于你。第一,全国目前基本统一,可惜为兄不能亲眼看见北汉归顺了,你务必要继承我的遗志,削平北汉,北拒契丹。再者,北汉大将杨业是为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你务必设法收降此人,为我所用。”光义点头说:“兄弟牢记了”。匡胤挥手道:“好了,你去准备后事吧。”光义出来后不久,这位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便停止了呼吸,终年五十岁。详见尧子著《大宋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451页,金玉舟著《赵匡胤》837页。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上述证据多系传奇演义小说故事,没有史料佐证,难以让人置信,笔者也赞同此种观点。

辩七、赵匡胤患病是历史的必然

1、早期流浪,湿气缠身。赵匡胤一生命运多舛,年青时遭陷害,成为钦定罪犯,逃亡路上常常餐风饮露,饥肠辘辘,受尽人间苦难和折磨。常年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直到三个流浪汉柴荣、匡胤、郑恩结为异姓兄弟,生活才出现转机。但长期流浪,为避官军追捕,大路不敢走,只能在崎岖的深山老林过夜,夜晚山中湿气重,自此留下湿气病根。

2、被困盘蛇谷,寒气浸骨。高平战役后,北汉主刘崇被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逃回晋阳。世宗柴荣乘着余威,亲率10万精兵围攻晋阳。晋阳以南北汉城池,望风而降。民众争相箪食壶浆,恭迎王师。刘崇急派使者向辽王求救,辽主亲自领兵增援,周朝大将史彦超,身经百战,屡建功勋,在混战中被辽将述律冷箭射中落马,被其斩杀。世宗小挫,但麾下骁将如云,围攻晋阳势头不减,辽兵被阻,难以前进。晋阳城内,刘崇如热锅上蚂蚁,望眼欲穿,终不见辽兵踪影。紧急之下,刘崇派人向绛州令单珪求救。单珪领兵三万,杀奔晋阳而来。

世宗柴荣闻讯,面有忧色道:“北有契丹,南有单珪,晋阳又急攻不下,如此腹背受敌,旷日持久,局面将日益困难!”为缓解压力,赵匡胤与高怀德、郑恩率兵3万,迎战单珪,第一天宋军大获全胜。单珪军队遍山遍野尸体狼藉,血肉模糊,单珪损失一半人马。第二日,单珪采纳偏将刘震之计,诈败,引诱赵匡胤精兵直追,误入盘蛇谷。该谷幽深,东边进口只容数骑出入,西边出口也只能容单骑出入,望上只有一线天。谷口两端用铁链锁住,山上有擂木、石块和弓箭手守住,无法攀登。赵匡胤近五百骑精锐被困盘蛇谷五天,只好喝马血、烤马肉充饥,晚上抱团取暖,度日如年。在乍暖还寒的仲春,寒风刺骨,冰凉的盔甲冻得人直哆嗦,无计可施,只好耐心待援。天无绝人之路,幸得单珪帐下偏将史魁是赵匡胤故人,他向世宗柴荣献计,里应外合,救出赵匡胤,大败单珪军,单家父子五人全部被杀。赵匡胤在盘蛇谷中被困五个昼夜,饥寒交迫,身上湿气犹如雪上加霜,寒气已浸入骨髓,久治不愈。

3、闷气攻心,忧郁成疾。赵匡胤当皇帝后,虽说是九五至尊,金口玉言,但有时说话也不能算数。一是群臣阻挠,二是宰相赵晋敢谏,三是赵光义敢顶。闷心得很,常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一次赵普曾发现一个人很有才能,上奏向宋太祖推荐这个人做官。太祖看了奏章后决定不录用。但上朝时赵普又递上了同样内容的奏章,太祖大怒,把奏章撕破扔在地上,满朝文武都大惊失色,赵普面色不变,跪在地上将碎片拾了起来。隔些天,赵普将奏章碎片粘贴在旧纸上照旧奏荐。太祖终于领会过来,任用了这个人。

又有一次,许多官员当提升,太祖素来对其中一个抱有恶感,不打算给他升迁,赵普认为应升迁,坚持请求,太祖发怒说:“朕决心不让他升迁,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惩办作奸犯科的,封赏是酬劳有功绩的,从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何况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的刑赏,岂能以陛下喜怒好恶来决定。”太祖大怒,站起来转身就走,赵普跟随在后。太祖进入后宫,赵普在宫门外伫立,久而不去,终于得到太祖的同意。赵普对禁军将领的选择特别谨慎并敢于直谏。

乾德元年(963),宋太祖要提升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管辖禁军(光义岳父)。宰相赵晋不同意,他认为符在任上专横放纵,肆意不法。太祖不听,亲发委任诏书,并不许赵晋再谏。赵晋扣留诏令,第二天上朝还给太祖,并劝太祖要深思利害。太祖认为符不会有负于自己。赵晋说了一句份量很重的话:“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迫使太祖收回诏令。

4、陶三春怒斩龙袍,赵匡胤气闷昏厥。一日,赵匡胤散朝后,在桃花宫饮酒解闷,忽报侧妃韩素梅在表兄韩龙的护送下至汴京,待万岁召见。太祖欣喜之下,御赐韩龙为八品承务郎。韩龙骑马游街,不料马受鞭炮惊吓,冲撞北平王郑恩仪仗队,北平王郑恩在众目睽睽之下殴打韩龙,踩烂韩龙官帽,撕碎诰封任命状,并追逐韩龙至桃花宫肆意谩骂,有损万岁尊严。赵匡胤命宫廷侍卫将郑恩捆绑,推出午门,午时三刻斩首,并紧闭宫门,声称酒醉,不许任何人保释郑恩。郑恩大骂赵匡胤忘恩负义,期间家将忙请元帅高怀德和军师苗义保本,并回府报凶信。陶三春立即提锤上马,点三百铁甲护府亲兵,飞奔午门而来。午时三刻一到,韩龙为泄私愤,不等万岁下旨,冒充监斩官将郑恩杀了。陶三春一见,胸中万丈怒火直冒,双锤一摆,一锤一个早将两个刽子手打得脑袋迸裂。韩龙见势不妙,慌忙想逃,高怀德高叫道:“弟妹,那个穿蓝袍的就是监斩官韩龙,不要放他走了。”陶三春手起锤落,把韩龙打得脑浆四溅,立即死于非命。

接着,三春跪地捧着郑恩人头嚎啕大哭,发誓要找昏君报仇。言罢,领三百亲兵包围皇宫,并大叫:“快叫那昏君出来见我!”五凤楼上,赵匡胤只承认郑恩大闹桃花宫,违规犯上,被卫士捆绑,但矢口否认下旨杀郑恩。由于冒充监斩官韩龙已被三春打死,死无对证,人死不能复生。在苗义和高怀德的劝说下,三春向赵匡胤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件,北平王爵由郑家后裔世代承袭。以后郑氏子孙如有犯罪当斩,一律不得处死。”

匡胤道:“可以,可以,朕可以发下丹书铁券为凭。”

陶三春道:“第二件,必须依王礼厚葬北平王,你要亲自戴孝到场拜祭,并在灵前认错,请英灵原谅错斩。”

匡胤道:“可以,可以,朕不仅要亲自拜祭,还要让满朝文武官员,一律前往拜祭。”

陶三春说:“第三件,皇帝斩不得,但你身上穿的黄袍却是斩得的。快脱下来,让我斩作二段,以解郑恩怨气。”

匡胤沉吟一下,说:“这个,这个。”心想,受这一次侮辱,化解这段冤仇,也算是郑恩最后一次胡闹吧。牙一咬,说:“好,朕答应你!”解下身上绣龙黄袍,从五凤楼上抛下。

陶三春早已抽剑在手,见黄袍飘下,奋力挥去,早将黄袍斩为二段。又跳下马来,狠狠地在龙袍上用剑尖戳了十几个窟窿。仰天大笑,却带着哭声喊道:“老郑啊,我把那昏君斩了,你放心去吧!”喊毕,吩咐亲兵,抬棺回府。

赵匡胤心如刀绞,眼前一黑,登时跌倒在五凤楼的龙椅上,昏迷不醒。自此,赵匡胤一连数日掇朝,是悲是喜,是愤是恨,是苦是乐,复杂的情绪别人是难以体会的。

5、封皇后遭抵制戳心。乾德元年,皇后杜丽蓉因病驾崩。(皇后杜丽蓉乃是作者金玉舟《赵匡胤》和尧子著《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精心杜撰,史书并无记载,更正:这位皇后应是孝明皇后王氏。王氏(942—963年)州新平人,958年(后周显德五年)宋太祖第一位妻子贺氏逝世后,迎娶王氏为继室,宋太祖当时任后周殿前检点校。太祖登基后,册王氏为皇后。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崩,年二十二岁。王皇后史书相吻)。正月元旦,因在皇后丧期,赵匡胤不接受群臣朝贺,只有青梅竹马的爱妃韩素梅日日陪伴匡胤,深得圣眷。过年后赵匡胤召集群臣,意欲立韩素梅为皇后,遭到大臣纷纷反对。宰相范质说:“韩妃虽然贤惠,但系勾栏(妓女院)出身,如何能母仪天下,一旦立之为后,岂不被世人传说笑柄,有损天子尊严?”范质等人直谏,直戳太祖痛处,太祖大怒,至此君臣关系破裂。范质等人见朝堂无法立足,只好上表辞去相位谢恩。太祖即将范质、王薄、魏仁浦罢相,改任“三公”荣誉职务。随即任命赵普为宰相,任命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相当副宰相)辅佐赵普。韩素梅闻封皇后无望,终日以泪洗面、,病魔缠身,骨瘦如柴。为了不拖累太祖,逐写下遗书,悬梁自尽。太祖闻讯,抚尸大哭,悲痛欲绝,心灵遭到重创。自从韩妃辞世后,太祖晚年生活并不开心,虽有宋皇后日夜陪伴,但宋皇后循规蹈矩,不善于吹拉弹唱,轻歌曼舞哄太祖开心。每到夜晚,太祖时常思恋已故的韩妃和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心中十分悲伤,常常以酒浇愁,愁更愁。由于酗酒过度,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大雪纷飞,赵匡胤当晚喝酒烂醉如泥,宦官急忙侍服太祖上床安息。由于太祖酒醉昏睡不醒,鼾声如雷,当晚宋皇后没有侍寝,宦官宫女都不在现场,以致太祖猝死,无人知晓原因。根据现代医学专家分析,太祖暴毙是因酗酒过度:

1、心脏病发作:如饮酒患者可能本身患有酒精性心肌病,饮酒后病症进一步加重,诱发急性左心衰,进而导致猝死。

2、心管斑块损害:酒精对血管中斑块造成损害,可能直接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导致猝死。此外饮酒后血管易发生痉挛现象,出现痉挛性闭塞,进而导致痉挛性心肌梗死,最终导致猝死。

3、血压过度下降:饮酒后,部分患者出现血压过度下降,甚至休克血压,进而导致猝死。

4、心肌兴奋性异常:如果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和室颤等,患者1小时内即可失去生命。

除了上述四条原因,还有一条至关重要,就是太祖酒醉后神志不清,全身都处于松弛状态,很容易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导致窒息而亡。至于有人怀疑光义毒死太祖,更是无稽之谈。“弑杀夺位”的争辩核心,10月20日晚,赵光义是否在宫中与太祖喝酒?光义当晚不在宫中,一切罪名都不成立。说赵光义当晚在宫中喝酒的源头书籍是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坚持光义当晚不在宫中喝酒的是司马光《谏水纪闻》,孰对孰错,让史实检验。

辩八、《湘山野录》与《谏水纪闻》相悖

《湘山野录》是北宋僧人释文莹撰写的笔记体野史。《湘山野录》成书与北宋熙宁年间(1068~1678年),全书共计一百六十条,分上、中、下三卷及《续录》一卷,共四卷,其体例是无类别、无次序,无标题的条杂著,是笔记体载的史料著作。主要内容:记载记载北宋开国至宗时期的历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朝章国典,宫闻秘事,乃至朝廷高官显贵的将相轶闻,下及风俗风情。其中“《续录》太宗即位”一条,一直成为千古之谜。

据(蟠龙山禅志碑记)云:“迨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宋僧道温,于县之对岸蟠龙山依石室而建梵宇,署名“金銮寺。”文莹博学多能,讲课之余,尝与斯著《湘山野录》、《玉壶野史》、《玉壶诗话》等,遂开蟠龙山僧习文之风。”

文莹与北宋大才子苏舜钦为诗友,经舜钦介绍文莹与欧阳修相识。(欧阳修江西省吉安市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锦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政知事)。文莹后又投靠丁谓门下。丁谓(966~1037)字公言,号谓之。苏州府长州县人,北宋神宗时期宰相。奸臣,五鬼之一。天禧三年(1019年)真宗病重,刘皇后(即章献太后刘娥,仁宗养母)参预朝政,凡是皆问丁谓。时为翰林学士的钱惟演见丁谓权力日盛,于是与丁谓联姻,将自己的女儿钱氏嫁给了丁谓之子。在于丁谓结为亲家之前,钱惟演还将妹妹钱氏许配给刘太后义兄刘美为妻。

钱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外戚、文学家,忠懿王钱俶第七子。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钱惟演自幼好学,随父归宋,官职一路飙升。宋仁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知密枢院。依附奸相丁谓,参与排挤寇准宰相。为了巩固钱氏家族社会地位,钱惟演长子钱暖,娶仁宗郭皇后妹妹为妻,和仁宗皇帝成为连襟。在仁宗继位后,次子钱晦,娶宋太宗第九女献穆大长公主之女为妻,即仁宗表妹。自此,帝、后二人都与钱氏结为亲家。

《北宋·列传第七十六》载:钱惟演的两个儿子钱暖(998年19岁),钱晦(998年17岁)在“鹅峰书院”学习十载,塾师文莹,“两钱”功满业成。文莹和尚经钱惟演推荐给丁谓亲家,要求关照。自此文莹和尚成为出入北宋高层文化名流。文莹所撰《续湘山野录》中太宗即位一款,本意是为了证实赵光义当皇帝是天命所归,即位时天有异象,但却引起了后人的猜测。先是被南宋初年的曾慥引入其笔记小说汇编《类说》(该书60卷,宋曾慥,字端伯,福建晋江人,官至尚书郎)中,后又被南宋大史学家李焘移录到其所撰北宋编年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由于由于该书影响面大,不亚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故广为流传。后世学者引经据典,著书立说,也凌霄抱柏,攀附这种观点。此后,《大平治迹统类》(作者彭百川,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时间1990年)、《九朝纲目备要》(南宋理宗时太学生陈君追忆北宋九朝指: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时期历史)、《宋史全文》等书莫不加以引用,致使世人皆疑赵匡胤乃死于赵光义之手。

《谏水纪闻》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笔记,通行本十六卷,四百二十七条(一说三十二卷)。此书杂采《三朝圣政》(作者石介、嘉州判官,有感于太祖作之、太宗述之、真宗继之、太平就业就矣。不避职任卑微,编撰三朝圣政录)、《训鉴录》及神道碑、墓志、异闻传说等。专记宋太祖迄宋神宗年间国家大政,间涉琐事,每多详其本末。每条记述说之人,故名“纪闻。”所记如太祖削兵权,内侍都知召太宗嗣位,太祖长子德昭自杀诸事,颇有异辞,多为传闻。本为拟撰《资治通鉴后记》的素材,后经蔡京等重修实录,几乎毁版。遂致传本不一。由于《谏水纪闻》版本颇多,说法不一,其中有四个疑点,必须加以肯定。

一、宋皇后无子,何来儿子赵德芳。宋皇后乃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水军都指挥使宋延长女。乾德六年二月(968年),年仅17岁的宋氏被赵匡胤册立为孝惠皇后,大婚场面十分隆重。婚后,宋皇后对匡胤伺候的十分周到,每当匡胤吃饭,宋皇后都亲自在一旁侍立照顾,匡胤上朝或外出回来,她总是盛装跪迎于宫门外,彬彬有礼。宋皇后入宫八年,史书记载无后,何来儿子赵德芳?赵德芳开宝九年出生(959-981),赵匡胤第四子,宋太祖授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同年4月,曹翰攻克江州,太祖增加赵德芳食邑千数。宋皇后入宫时,赵德芳已十岁,宋皇后只有17岁,称为儿子不合适,如果宋皇后喜欢德芳,称为干儿子,也未尝不可。况且德芳生下来,母亲是何人,史书无记载,估计是偏室或宫女所生,故正史未收录。另外,赵匡胤驾崩后,太宗赵光义即皇帝位。封二侄子赵德昭为武功郡王,大侄子赵德秀(已故)为滕王,封三侄子赵德林(已故)为锦王,四侄子赵德芳为秦康惠王。(秦王赵德芳是赵光义称帝后封号,太祖在位并未封王)《谏水纪闻》记录有误。

二、王继隆(应为王继恩)请晋王入宫是顺理成章。

王继恩(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幼年被张姓人家抚养,取名张德钧。后周时期,净身入宫,入朝为宦。北宋时,跟随太祖南征,屡立战功,请求恢复王姓,太祖赐名王继恩。封内侍都知(太监总管)。太祖驾崩后,秉承宋皇后懿旨,去宣赵德芳入宫,而他反而骑马飞奔晋王府报信,邀请与私交甚笃的晋王赵光义入宫。也是事出有因;一是赵匡胤每次外出御驾亲征,朝中大小事都由赵光义决断,已成惯例,向光义禀报并不违规。二是后宫不干预朝政,已有先例。贺皇后、王皇后从不过问政事。谁当帝王接班人太祖生前没有指定,太祖陨后,应由晋王召集大臣议定,况且宋皇后入宫8年无子,年仅25岁,朝中无根基。三是赵德芳仅是次子,前面还有哥哥赵德昭,按照长序排列,也轮不到赵德芳一人进宫。就兄弟而言,赵德昭接帝位更合乎情理。如果赵德芳继帝位,不仅有悖常理,文武大臣也不会答应和拥戴,反而弄巧成拙。四是太祖登基后对两个儿子并不看好,两个女儿都封为公主,而对两个儿子既不封王也没立太子,因两人无战功,无威信,只封官节度使,养尊处优,没有实权的名誉称号。倘若传位于儿子,势必造成叔侄相争,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五是内侍王继恩,是赵光义安插在宫中的线人亲信,宫中稍有动静,赵光义立即了如指掌。肥水不流外人田,谁先得到信息先到宫中,谁就有可能当皇帝,这样的好事只能先告知赵光义,他人莫属。六是宋皇后入宫,是因赵光义射死花蕊夫人(费氏)后,亲自挑选和推荐的,并经太祖认可,册立皇后,宫中人人皆知光义对宋皇后有恩,故王有恃无恐,敢于违背宋皇后旨意,并不违反宫规。

三、贾德玄(应为程德玄)为赵光义当皇帝功不可没。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行泽人,善医术。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江湖术士马韶懂天文术数,他与赵光义心腹医官程德玄私交深厚。宋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马韶忽然登门拜访,说:“明天就是晋王的好日子!”程德玄又惶恐又震撼,将马韶留在家中,急忙去向赵光义禀报,赵光义大惊,急命程派人将马韶看管起来,防止泄密。并命程德玄在门外恭候宫中的消息。果不其然,一忽,王继恩到,三人一同进宫。到达宫门后,王德恩犯糊涂了,他让光义他俩人等通报后再进去,程德玄当机立断,径直进,防止夜长梦多。宋皇后见赵光义至,满脸愕然,遂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既然皇后已称光义为官家,即皇帝。满朝文武大臣都是光义亲信,皆大欢喜。次日早朝,赵光义登基当皇帝,史称太宗。《辽史》记载:“十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灵自立,遣使来告。”赵光义继位后,即大赏群臣。封宦官王继恩为剑南四川招安使,成为主管一方军政大员。程德玄为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管大宋军队的后勤粮草的肥缺,令人羡慕。就连平民百姓马韶,也晋升为司天监主簿。

四、太祖殒,属于酗酒过量,并非谋杀。根据《谏水纪闻》记载:宋太祖崩驾,赵光义当时不在宫中,何来弑兄夺位之说。就司马光而言,他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纂写《资治通鉴》流芳千古,深受历代帝王青睐。毛泽东主席对《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爱不释手。曾连续阅读十七遍,连上厕所坐在马桶上也看,并对此书多处批注。应该说司马光对《谏水纪闻》撰写是严谨的,记载事例也是真实可靠的。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包括当代的史学大师、专家、资深学者对《谏水纪闻》视而不见,不作认真的研究和考证,反而对宋仁宗时代的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却津津乐道。以至造成历史的误会和冤案,这里有必要澄清史实,赵光义并无弑兄夺位的动机和时间,他是在宋皇后和文武大臣的拥戴下登基的。

太宗即位后,首先派兵消灭北汉,收服杨业,完成太祖遗愿。继续进行始于后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当代人不修当代史,已成古制)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5月16日于无城

(责任编辑:白梓)
相关新闻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华焦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9863号-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