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华时事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当代易学名家——赵良孝

   来源:中国网   日期:2024-05-29 12:06:37
导读: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本着易经智慧为人之本源,国学典范为做人入世之道,以知行合一,躬身入局,为树立正确、标准的社会文化体系,积极布道成道,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特举办第五届中华周易名家高端论坛暨诸夏周易...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本着易经智慧为人之本源,国学典范为做人入世之道,以知行合一,躬身入局,为树立正确、标准的社会文化体系,积极布道成道,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特举办第五届中华周易名家高端论坛暨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2023·中国·云南·丽江·年会,非常荣幸,邀请到杰出优秀的您出席本届盛会,我们一同畅游丽江古城,风水研学南方“紫禁城”木府,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助力易学文化健康持续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色,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卓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绽放夺目的光彩。

鉴于您能承载先贤指引,为复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积极贡献,本届盛会上特给您荣耀表彰,愿您为了更好的继承与弘扬易学文化而积极努力、孜孜以求、不辞辛劳、奋进不止,祝您在易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取易于民而用于民,为更多的人指点迷津,赋能好运。

赵良孝,易名麟雅,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一九五四年出生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黄河岸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接收了民俗文化的礼数训导,曾在部队,复员工作在政府,后转经商,这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阴阳五行论的启迪影响下,我放弃名利,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从易学中吸取了各门派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将命理学的理念与姓名学有机的结合在其内涵功效中,取得了百家之长,深钻细研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易理具有中统万物之特点,将其活变的思维应用于姓名学、命理学、环境风水学,从姓名好、坏看人生成败的功效中,审理“名”之好差,得“命”于强弱理念,从地理风水看阴阳宅,从家居风水中看吉凶。为各阶层人士答疑解惑,让人为之神奇妙显的效能惊讶。

2008年加入中国应用易协研究会甘肃易协会;

2013年加入中国易经协会,成为会员,并发表论文:《中国命相命理》《姓名学是易学中的奥秘哲学》突出研究了姓名学的十大关系,被大会评为杰出十佳起名师,十佳风水师,策划师荣誉称号;

2015年加入中华周易名家协会,聘为常务理事、兰州分会长一职至今;

2015年11月参加北京举办的全国国学资格考评认证,取得“高级堪舆风水师”证,载入国家“国学人才库”;

2016年1月受邀参加名家协会第二届“中华杯”周易文化论文案例评活动中荣获当代易学文化应用专家暨当代易学文化创新领导者奖;2016年9月第一届年会在山东莱州召开,被大会聘为副主席;

2017年4月发表论文《论人生命运与姓名》载入《引领中国时代学者》大型文献中。同年12月将《命理相术之论》一文被载入《看中国人才强国》大型文献中;

2017年4月应邀参加中国黄山呈坎召开的第九届世界易经大会,被大会授予“中华命名第一人”和“中华易学预测专家”并颁发了证书;

2018年5月特授予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甘肃省兰州分院长一职;

2018年8月特入选:获易学文化周易名家百科人物奖;2018年5月发表论文《姓名学是易学中的奥秘哲学》《论命理与健康》刊登在《走进新时代的中华骄子》大型文献中;

2019年11月应邀参加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山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高端论坛,大会授予荣誉主席,并颁发了“中华当代易学名家”证书;

2019年应邀参加北京国际作家协会与中国国学文化传承委员会,担任委员一职。并在《见证祖国70周年》大型丛书上发表论文《人生命运与姓名》;

2020年5月易学专家赵良孝入驻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

2020年6月易学专家赵良孝受邀担任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首席顾问;

2020年10月,受邀参加百度100家知名媒体报道;

2020年大型文献典籍《伟大征程》记载。

2021年被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国学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北京华夏寻根之旅文化院联合发行《盛世华章—讲好中国故事报告文学人物集》收录。

2021年4月20号完成对拉萨考察的心愿,经过九天的西藏行八大金刚满载而归。

2021年5月被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与互联网媒体联合颁发了:互联网易学名师证书。荣誉与鲜花是赠与有准备的人,取得成绩的赵良孝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戒骄戒躁继续前行,为弘扬国学文化而奋斗。

2022年5月,被“名人百科”(中国最具有影响力人物,国学讲师荣誉证书)。

2022年10月祖国华诞荣获  周易名家百科“国学讲师资格证”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 颁发 “中华风水杰出策划名师证”

2023年8月  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学行业国家一级”资质证书

2023年8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举办的大型书刋:历史的丰碑中我发表了,“满目易学达三江,无中生有通四海”一文。

2023年12月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聘为院士。

成功申办了两项并颁发证书:

(1)人生命运与姓名学理论创始人

(2)中华易学命理理论非遗传承人

2024年元月被中国周易专家委员会特授于副会长一职。

易学“命名”与健康

从古至今,人们在健康方面,重医、重药、重食、重练气纳气养生,用尽种种方法,费尽种种心机,从现实社会的现象看,基本上没有人从易学“命名”的原理去考虑健康。把起名、更名看作是好听、时尚的代号,而没想到姓名的好差,对一个人的婚姻、家庭、事业、性格、健康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依姓名而诊断一个人的健康,分析病因、病根、病源的理论根据是周易。所以许多病弱者久病不愈,遇灾困找不到暗藏的原因,也就无法从这方面做出努力。从易理研究探明姓名学的内在哲理,就不难理解,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世界这个大宇宙结合就会通灵。

易学是治病的良药,是病源的良师,是生活的益友,是智慧的源泉,是心灵的窗户,是未病先知的观察镜。易经是万法的指南,大无其外,细无其内。也就是说“易”的功能,大可看天,小可看人。从姓名这个生命体的代号中,通过一种媒介作用与人体产生关系。也就是规范的“名”字得健康,反之体弱、多病、易遭祸端。

自然之气是通过人的名字中形成的“五行”原理,在生克制化的演进中,开始引领着人的健康,及生命的诸多问题,其力是暗示诱导。是在不知不觉中导向你的行为。你不可能相信这一切。但我可以坦率的告诉你,这都是物质信息,你只要能科学的应用中华文字,在“名”中的规范合理性,就会从中得到平安,健康,使人达到合乎自然的属性之“名”。适应自然规律一切都会好。

《周易》文化的内涵引入“名”学的属性中,是打开人的健康体质,平安生存发展的金钥匙。我们要明确,阴阳五行同人体的关系,五行生克内主疾病、体质的状况,从“名”的信息中找到显效出现的特征。把握五质在时空中对人的健康状态,是安全可以达到早期预防的措施。

身强喜遇泄克煞身弱喜与同印助

命理强弱看运神,用神是看人生八息的常用名词,在“八字”的审理中非常重要,按照先、贤、圣们的说法,用神是命局的良药。同样也是姓名学中的良药。在姓名学的理念中,用神也代表着一个人身体好差的砝码,平衡着各种组织器官,当器官和整个肢体运行不良时,身体就会产生不同的症状。

在“名学”看来,首先要用易理查明原因,然后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才能消除或减轻,传统人力而不能解决的症状,姓名改运理论的成立,关键还是以“周易”为根据,针对八息强弱虚实的条件,结合姓氏、选文字、起名、更名、正名。

如:姓名五行对身体的克害:

水克火,火受伤,心脏、血液、小肠、眼睛之疾;

火克金,金受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大肠、皮肤之疾;

金克木,木受伤,肝、胆、筋骨之疾:

木克土,土受伤,易发脾胃之疾;

土克水,水受伤,易犯泌尿系统毛病。

姓名五格关系,来源于神数,6阴6阳。

1、2为木,3、4为火,5、6为土,7、8为金,9、10为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就数而言,对应身体,各为其主,各有代表,如下用表、表格示意:

上古贤圣讲,知其理者发于阴阳合于术数的易理思想,为我们今天的身体健康指明了起居应有常,饮食应有节。姓名学离不开数,《易经》中的数是说,将天地人,时空体系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研究,形成独特“数”的定义: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这就形成了数理哲学思想,在易经中的数之内涵。

洛书有三才之数,八卦有三才之象。姓名内在的哲理,彰显着易学的魅力。把这个被很多人认为只是代号或符号的姓名。用易学进行开发,可获得廉价而又贵重的能源,我们要挖掘获得这个神奇而不竭的宝藏。享益这个自然界即物质世界更大更多的恩赐,服务于大众,用名学这部人体的天线,正确的、全面的接受大自然的信息能量,贡献和谐的人类生活。

姓名学,通称“名学”,它包括店名、厂名、公司名、商标名等。实践证明,一切名号,它虽不是健康的绝对,但它是辅助人生康健的唯一途径,姓名既是一种媒体,作用与人,也就是规范的“名字”对客观规律和自然界法则的科学揭示。是在前人的易理基础上对人生健康向前的推进,无疑是一件有着积极意义的事情,把姓名好差对人体的影响作用,上升到,人之精神看待,精神旺则身旺。精神弱则身就弱。人生命运之荣枯、顺逆、得失、吉凶祸福,姓名的暗示诱导力是不可低估的!

宇宙之大,天地之广,名号数理,阴阳五行无不与万事万物休戚相关。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希望吉祥如意是人的天性,反映了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易经》风水学、命理学、姓名学都是如此!

麟雅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常务理事兰州分会会长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甘肃兰州分院长

解易电话:13919218137

(责任编辑:白梓)
相关新闻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华焦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9863号-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