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华时事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汉语拼音:从读写工具到文化津梁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8-05-19 09:32:59
导读:  仓颉作书而天雨栗、夜鬼哭。  据中国的古老传说,汉字是黄帝命仓颉所创,先民对文字神秘力量的崇拜,可见一斑。和汉字漫漫数千年的历史相比,汉语拼音在我国推广的短短60年,不过是拈指一瞬。然而,就是这
  “仓颉作书而天雨栗、夜鬼哭”。

  据中国的古老传说,汉字是黄帝命仓颉所创,先民对文字神秘力量的崇拜,可见一斑。和汉字漫漫数千年的历史相比,汉语拼音在我国推广的短短60年,不过是拈指一瞬。然而,就是这一个甲子的轮回,汉语拼音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乃至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曾说:“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桥梁。它一方面方便人民大众走向文化,另一方面方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五月上旬,《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界代表100余人,共同研讨汉语拼音研制、推广和应用的历史经验与时代价值。这也掀起纪念汉语拼音一甲子的高潮。

  “扫盲”利器的诞生

  “a[啊]、o[喔]、e[鹅]、i[衣]、u[乌]、ü[迂]……”升入幼儿园大班的刘彗欣小朋友在家里大声朗读新学的汉语拼音。她来自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的河北张家口。这一幕,被到她家短住的外公程先生看在眼里。这不禁让他想起50多年前自己上小学时学习汉语拼音的场景。

  程先生生于1958年6月。同年的2月2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今年,程先生迎来了他60岁生日。几十年间,汉语拼音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拼音打字、查阅字典、学普通话……而汉语拼音方案设计最初的目的在于扫除文盲。

  如何让纷繁复杂的汉字,能为普通老百姓学习、掌握,是当时一批语言学家奋斗的方向。

  1952年,“文字改革文员会”成立。同年,教育部成立“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教育家林汉达担任副主任。他认为,语文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经过3年的精心研究,设计了“汉语拼音”方案,简称“拼音”。1958年秋季开始,拼音字母成为中国小学必修课,小学生首先学习拼音字母,利用拼音字母学习汉字。

  而程先生成了最早学习汉语拼音的人之一。“记得小时候,村里能断文识字的人非常少,上完‘高小’(当时的小学)就算文化人了。”

  统计数据表明,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同时,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和依据,国家帮助包括壮族、布依族、侗族、苗族等12个少数民族创制和改进了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民族文字,其中壮文印上了人民币。

  汉语国际化的曙光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语拼音因其口语化、音素化、拉丁化的特点,而成为汉字使用国际通用计算机键盘进行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让古老汉字搭乘信息快车走向了世界。

  1999年,时年94岁高龄的周有光说:“汉语拼音方案是信息化时代的有用工具。利用汉语拼音帮助汉字,可以方便中国文化在国际互联网络上传播到全世界去。”

  2001年,有一个历史性细节,往往为人们所忽视。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时,用了汉语拼音拼写的"Beijing",而非以往国际社会常用的"Peking",这一细微的改变,见证了汉语拼音从民族形式到国际形式、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的历程。

  60年来,汉语拼音的应用扩大,速度惊人。原来主要是小学识字工具,现在广泛地发展为信息传输媒介。原来是国内民众了解本国文化的钥匙,如今,延伸为链接中国于世界的国际文化桥梁。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初级阶段中,使用拉丁字化的汉语拼音,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曾小丁,于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在意大利马切拉他大学的孔子学院做汉语教师,她对《工人日报》记者讲道:“由于汉字结构复杂,又是表意文字,国外学生们很难直接从字形上获得读音,往往上课学完,下课就忘了。掌握了汉语拼音,这样的困难就减少了许多。”

  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说:“目前全球已有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了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了哪里。”

  人工智能时代,汉语拼音生生不息

  “如果说《汉语拼音方案》前30年的主要功绩是为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扫除文盲,并且从国家标准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标准,那么后30年的主要功绩则在于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国家语委原副主任、研究员陈章太表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开始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

  下一步,汉语拼音还将有哪些新作为?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表示:要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要推动汉语拼音的应用。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注重服务教育和特殊人群需要,增强汉语拼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同时着力规划汉语拼音在国际标准应用、国际汉语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好汉语拼音作为文化工具和国际标准的纽带作用。(兰德华)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华焦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9863号-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