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华时事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24-11-27 15:11:20
导读: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而发展绿色生产力究其本质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其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

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而发展绿色生产力究其本质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其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不断产生“新质”的迭代。劳动者体力、智力“新素质”迭代,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从天然生产资料到人力、技术改造材料“新样态”迭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在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格局中,以生产力“新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新质生产力是对绿色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绿色科技创新,大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以新质生产力,优化配置水、风、太阳能、生物质等自然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自然资源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以保护、提高自然生产力为绿色抓手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样全面可持续,健康良好的经济发展是保护自然环境的有效保障。人类的全面发展必须在理解和尊重自然的基础,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才能确保人类的长远利益。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基因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神秘而复杂的主题。古籍记载,在古代人类社会中,我们就始终坚信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自然界被尊崇为一个有机且生命力旺盛的系统,人类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思想流派都鼓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儒家宣扬的“天人合一”就主张人应顺应自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道家追求“无为而治”,强调遵循自然法则,呵护生态环境。佛教提出“慈悲为怀”的理念,倡导保护生命,尊重自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系列与自然相关的神话传说,无不凸显人类与自然的相互牵动与辩证统一。大禹治水、精卫填海都展现了生产力低下的史前时期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伤害,以及古人矢志不渝战胜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探索。这些神话表征了古人征服自然的渴望,是最早关于人探寻与自然和平相处之道的记载。新质生产力是保护生态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这些优秀传统生态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倡导塑造美丽的中国,并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决走生产增长、生活富裕和生态友好的文明进步之路;形成对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参与和防患于未然,建立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在内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守护生态红线,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自然资源;优先考虑生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新质生产力是高效能生产力 为人类提供绿色福利

推动节能减排和清洁低碳生活,转变高度能源消耗的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之一。新质生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不是在忽视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短视的利益,也不是无视环境的极度开发和能源的高度消耗,而是将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纳入经济增长的核心,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高效能寻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新的增长点。新质生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视为宝贵的自然和经济资源,在财富观转变的基础上推动发展方式转型。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整个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的绿色增长,为人民提供生态公正和环境平等的绿色福利。这种以绿色自然财富为基础的财富观为经济的绿色增长、资源节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增强当前和未来群众绿色福利的关键支撑。

新质生产力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图景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发展,面对复杂的生态环境,在新质生产力绿色赋能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首先,中国面临复杂生态环境。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考虑到我国基本生态国情,也要参考西方生态文明发展史,综合研判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内部条件看,中国拥有辽阔的国土面积、众多的人口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绿色发展,实现生产力“新质”不断迭代的天然优势。但是较高的总量水平并不能全面地衡量中国基本生态国情。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生态系统损伤,如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过度农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矿山开采占用和损毁土地等问题依然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为人民提供经济利益的同时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形成人与自然的双赢局面;从外部条件来看,全球经济低迷,自然环境在工业文明、资本主义和短视利益的驱使下日益恶劣。其次,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得历史性成就,显现美丽图景。党和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创新突破、实际高效的工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同时,有效促进美丽中国建设。随着以绿色、智能为标志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绿色升级、新能源材料研发等一系列“新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成为经济新发展的命脉,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框架,优化产业和能源构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整体产业走向绿色、循环、低碳,不仅在环保制度和法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满足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环境生活的需要。

生产力“新质”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生产力“新质”迭代的速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和谐共生”是其应有之义,其内在包含“绿色基因”,自然生产力天然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生产力的现代化,是顺应全球生态保护、人类发展意愿,全力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化,是代表人类光明前景的现代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是对资本宰治下牺牲自然力的现代化的全面超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本身,自然是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自然器官,在自然规律支配下完成物质转换,保持能量守恒。新质生产力敬畏自然规律,遵循能量守恒,最大程度地保护、提高自然要素生产率,实现人与自然共赢发展。在全球生态文明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中,中国正从参与方转向引领者,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中国的前进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独特于西方传统现代化的新途径,坚持“红绿”的社会主义生态意识形态超越“浅绿”的资本主义生态意识形态,将人类命运、自然发展与经济腾飞置于一体,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生态理论的新的理解和突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引领了走向生态现代化的道路,塑造了中国模板。中国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的创新为先导,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领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保护、提升自然生产力和创新驱动社会生产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刘冰峰,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白梓)
相关新闻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华焦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9863号-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