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婺城区以巡视整改助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数字化改革,‘点亮’未来。”十四五”时期,是建设制造强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智造领跑,打造新“增长极”,快建项目,厚植产业“沃土”。金华婺城打造金兰永武产业带智能制造明珠。摄影/童锡麟
回溯过往,聚焦当下,近年来,婺城数字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快,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然而,诸多“拦路虎”和“绊脚石”,让婺城一度陷入“经济洼地”。
“在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措施办法还不够有效,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022年12月底,浙江省委巡视组直指婺城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
“知耻而后勇!”婺城上下,定以此次巡视整改为契机,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工作差距、认真查找问题根源、勇于担当解决难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图为婺城区委书记高峰调研万里扬飞扬小镇生产基地,详细询问总部建设和当前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对于万相关问题开展现场办公。
打好数字经济‘组合拳’,照着‘两个先行’走下去。”降成本、提质量、降能耗、增效益,聚焦“一号工程”,紧扣数字经济,紧贴企业实际需求,协调八方,努力搭建帮扶团“四合院”,发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赛道,蹚出“点线面体”数字化转型婺城新路。
“做好“必答题”,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个‘主战场’、新赛道。”金华市婺城区经济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锡生坚定地说,“为企业改造升级营建‘数字生态园’:既要铺就‘一站式’服务‘绿道’,又要畅通考准考实‘沟渠’,优化‘帮扶团入企’服务和考核评价机制。
谋发展,政策滴灌“机制新”
紧盯企业“急难愁盼”,对症施策纾困解难。汇聚数字化改造合力,始终保持细心、贴心、耐心,带领广大企业家,撸起袖子加油干,鼓足干劲往前闯。
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出院子,下沉一线。调研排摸200家规上工业企业;心贴心、面对面,组织多场“婺商夜话”科技沙龙,助力企业“蝶变”;政策更实、服务更优,专项政策出台前,多倾听、多征求企业和服务商意见建议,以此更好把脉市场实际供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出台更多暖心举措,为企业破“难点”,通“堵点”,迎“拐点”。
“穿针引线”数字活 织就经济生态“双面绣”。投入2亿元转型专项基金,撬动19家企业投入7.2亿元进行数字化改造、;经2年首批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竣工验收,评选出星筑数字化改造样板建设项目等10大项目……
锐意改革,激发“乘数效应”。如何破“0”到“1”、走出“发展的焦虑”?提供可行路径与变革的样本,递上一本本“秘笈”,与企业们一道分享。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绿色集约的发展导向。编制《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立项评估体系》,其中技术指标占80%,按智能产线、应用系统集成等重点领域分配不同分值;财务指标占20%。每个重点领域有若干子项,如“智能产线”分出“智能分流”等7个子项,对项目逐项分析、精准评判。
回到常态,针对中小企业“转型堵点”、“质量痛点”,更需要聚焦“点”状突破重新起。
梳理总结、科学编制。从《数字化样板改造典型案例汇编》、《婺城区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案》,到《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的若干意见》,再到《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的十条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提质扩量增效的若干政策意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及《低效工业用地收回实施意见》……“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贴服务”。一手为更多企业提供改造模板“秘籍”,一手为企业指明了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目标、任务和方向。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婺城全区实现239家规上企业搬“上云”,有力促进产品升级、产能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既要产业集群拧成“一股绳”,更要让传统“老企业”走出去。如今,“示范点”帮扶让“软实力”成以学促建“硬支撑” ,婺城组织19家重点培育企业赴海康威视桐庐工厂等地学习。自新政发布以来,累计召开10余次智能制造对接会,覆盖企业1200家、培训2500人次。
聚合力,龙头带动更有力
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努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加速“制造”向“智造”转变。
生产线“上新”。步入浙江铂大工贸公司(以下简称:铂大工贸)自动化涂装车间一片繁忙,喷房内机器人正精准高效作业。
图为铂大工贸RTO处理装置一角。摄影/应飞舟
“车间变干净了,喷涂机器人来了,喷涂均匀度从原先人工最高达60-70%到现在可实现近100%,还精准控漆;原先因粉尘吸附在轮毂表面的粉尘颗粒物不见了,产品返工率直降5%;人员流动从早前30%左右到现在个个沉下心、扎下根,周围邻居也更和谐了……一提到工厂“颜值”“价值”双提升,铂大工贸总经理陈志龙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切源于投入400多万、新一代RTO废气处理技术支撑。
巧借“最强大脑”,精准帮扶+柔性监管,努力打通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最后一公里”。
图为浙江海蜜机械有限公司智能立体仓库一角。
“技术升级后,企业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车间、后勤人员分别减少20%、12%,能源利用率提升6%、交货期缩短30%、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约7%,设备维修减少60、立体库空间利用提升400%……还为企业每年降低成本约620万。大幅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这下生产劲头更足了。”浙江海蜜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进元细数智能化带给企业前后的变化。
精神文明“双丰收”的背后,是精准对接生产需求,重塑监管方式,提升智能水平。企业原有ERP系统已“以旧换新”:形成MES生产制造执行管理等多系统,集成智慧监管“一条龙”。
“我们以数字化改革为依托,深耕校地合作,让人才与企业‘双向对流’。”金华市婺城区经济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大型工业企业CIO、高校院所、专业服务机构组成的政府智库,深入企业坐诊把脉;由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单位、金华市信息化促进会提供技术保障,针对企业不同需求,搭建数字化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就地取材”,由本地服务商金华智领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为30家企业定制数字化生产线15条、系统28个。
用好“金点子”,持续完善帮扶团机制,携手上下游资源,面向科创路上的难点、堵点,“齐步走”“齐发力”。
紧扣“链长制”和“一链一服务团”机制,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紧贴产业链上下游“一条龙”示范应用。 截止目前,攻克产业“卡脖子”难题 60 项,每年完成省市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900 项以上。2023年,预计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 50 项。
联致强,释放发展新动能
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推动制造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转型升级。
1-2月,全区民间项目投资增速97.9%、制造业投资增速114.1%、工业投资增速115.7%、高新技术投资增速263%,基本实现翻倍增长,4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
智能制造,智慧监管: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打破壁垒,让数据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打通归集经商、科技、统计、市监等多部门的涉企数据,构建“亩均论英雄”系统、企业“三服务”系统、园区管理系统、建设用地智控系统等四个多跨场景。如“建设用地智控系统”紧扣低效用地从研判、处置到盘活使用的全过程,支撑该区全年完成低效用地集中连片整治2063亩。
据了解,该智慧场景“四合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智能搜索、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企业诉求及帮扶等辅助决策体系。除了“一屏统揽”之外,该应用体系还可以在PC端、手机端及平板上随时掌握城市运行态势,实现科学研判决策、远程指挥调控。
从全区智慧场景“一网通”,到锚定智能制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歇脚。
聚焦汽摩配行业轻量级数字化改造试点工作,紧盯企业订单管理等7大模块为共性痛点,仓储物流等16个“X”为个性化需求。搭建细分应用模块/模组、畅通技术场景应用,探索业数字化改造新路径……婺城紧紧围绕:降成本,如何降出企业活力?
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是婺城区全力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缩影。发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赛道,探索“点线面体”运行机制。向着高端人才领衔、智力领引、技术领路、成果领先、育才领雁,发展领军——翻山越“领”,努力奔跑。
政企“双向奔赴”,打造互利共赢新局面。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领域,发挥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等省级“万亩千亿”重大产业平台作用,编制产业链招引目录。全年实现首个5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突破,签约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244亿元,创历年新高。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稳步增长,一条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道道山坎,合力翻越再攀高。”锚定打造共同富裕新高地的目标,婺城区以巡视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凝心聚力,扎根一方热土、发展“十足成色”、落地百亿项目、撬动千亿产业、溢出万亩“才气”。婺城上下,正向着“一十百千万”——数字经济坚实迈进。(文/应飞舟 洪嘉慧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婺城区委宣传部提供)